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回聲報:”一帶一路“引擔憂 衝擊地緣政治

發表時間:

周四(4月25號)上市的幾份法國大報關注焦點集中在法國國內議題上,與中國有關的內容則集中在北京“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議題上。

法國報紙摘要
法國報紙摘要 RFI
廣告

費加羅報與人民日報社的合作

在第二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之際,《費加羅報》與人民日報社合作,在該報國際版用整整一個版的篇幅發表三篇《人民日報》記者署名文章,介紹“一帶一路”倡議。題目分別是《一帶一路,將近六年的成果》,《連接中國-歐洲之路已走上正軌》和《有關全球陸地之橋須知》。雖說是兩報合作版面,但除了這三篇文章外,《費加羅報》並沒有發表任何相關的評論和分析。不知費加羅報此舉是否是中國宣傳滲透西方媒體的又一了新案例。

回聲報:中國試圖消除質疑和批評

經濟類報紙《回聲報》周四對“一帶一路”論壇予以格外關注。在其世界版刊登多篇文章。報道指出,將有37個國家和政府領導人出席,但今年的論壇在對“一帶一路”倡議不信任與日俱增的背景下召開。該報駐北京特約記者指出,此屆論壇上,北京將試圖消除質疑和批評聲。今年前來北京出席論壇的領導人中,引人注目的有俄羅斯總統普京和“一帶一路”新成員意大利總理孔特。但大部分西歐國家都只派出部長級官員出席,法國由外交部長德里昂代表,而對“一帶一路”倡議批評聲越來越大的美國則沒有派出任何高級官員前去北京捧場。

而北京方面則將致力於在論壇上表明這個習近平倡導的全球計畫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參與國,最新的數據顯示,已經有125個國家和29個國際組織簽署了合作意向書,中國和參與國之間的貿易總額已經超過6萬億美元。《回聲報》記者指出,儘管“一帶一路”在發展中國家受到普遍歡迎,但一些大型的計畫在包括馬來西亞,巴基斯坦或緬甸等國受到阻力也讓北京感到一些不安。

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呼籲警惕參與過債務擴大風險的同時,要求北京在貸款數額問題上更加透明。記者指出,如果說北京不會公開談論債務的問題,但在私下和相關國討論債務調整也不是不可能的。觀察家和外交官員都會對習近平周五的講話予以高度關注,他們要看中國是在債務,公共市場和招標透明度問題上與國際社會進行更加緊密的合作。

該報同一版面的另一篇文章則關注中亞國家哈薩克斯坦如何在一帶一路的框架下試圖扮演聯繫中國和歐洲之間的樞紐。報道指出,中哈兩國希望讓鐵路運輸替代傳統的海運和空運。

《回聲報》顯然十分重視被法國人稱為“新絲綢之路“的“一帶一路”倡議的議題,在兩篇相關文章之後,又用了整整兩個版面圖文並茂介紹這個習近平六年前提出的全球發展計畫引起的憤怒。這篇調查報告指出,旨在連接各大洲的新絲綢之路,但與其有關的一些項目在受惠國卻引發越來越多的不滿和批評聲,包括過度的債務,和國家主權問題。

文章具體指出,背負着債務壓力的斯里蘭卡在與中國進行了數月談判後,於去年12月交出了漢班托塔港口以及港口周圍15000英畝的土地,租期為99年,引發了不小的震蕩。中國在非洲大舉投資,也導致一些國家債務猛增,比如,安哥拉2018年底獲得一筆基礎設施建設的貸款,但該國債務額超過國民生產總值的70%讓投資者擔心。在歐洲,一些東歐和巴爾幹國家也不顧其他歐洲國家的反對而與中國合作。文章最後指出,儘管包括美國,日本和印度等國都沒有參與“一帶一路”計畫,但這條新的絲綢之路還是會在某種程度上給地區地緣政治帶來一些衝擊。比如,在東南亞國家聯盟中,柬埔寨和老撾反對中國倡議,而在歐盟,不顧其他歐洲國家的反對,意大利已經帶頭加入了“一帶一路”,羅馬此舉尤為引人關注的原因除了它是歐洲重要成員國外,也是G7七國集團成員之一。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月訪問歐洲之際,曾再次強調絲綢之路為歐洲帶來的契機,但歐盟國家則要求中國市場開放,金融透明。

英國梅首相不懼美國警告 或有條件接受華為5G

還是在《回聲報》上,可以看到另一篇與中國有關的文章,內容是:英國梅首相可能準備有條件向中國華為開放5G市場,條件是華為設備不進入通信網絡核心。該計畫目前尚未得到確認,但可能會讓盟友美國不高興。報道指出,華為進入英國顯然具有政治意味,也顯示美國呼籲盟國抵制華為的舉措受挫。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之前曾警告,如果一個國家選擇華為,並將其置於敏感領域,美國將停止與這個國家分享信息。而英國是五眼聯盟成員,這是一個以講英語為主的國家的情報聯盟,在英美協定下組成的國際情報分享團體,成員包括澳洲、加拿大、新西蘭、英國和美國五國。除美國外,目前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都已經明確表明禁止華為進入其電信市場。

法國國內主要議題

《費加羅報指》指出法國目前有超過5000座教堂有失修的危險,這個主題自然是巴黎聖母院火災後的維修帶出的一個關注焦點。解放報頭版獨家報道一個敘利亞流亡人士組成的團體如何在搜尋進入混進歐洲成為難民的伊斯蘭國恐怖組織成員。周四晚上,法國總統馬克龍將在愛麗舍宮舉行記者招待會,宣布回應黃背心抗議風潮的措施也備受關注,各報一致看法是,這是考驗馬克龍能否重獲法國人信任的關鍵時刻,也與他今後幾年的任期順利與否有密切關係。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