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法媒多國調查:海外維族人繼續生活在恐懼中

發表時間:

法國觀察家雜誌網站周三刊登長篇調查文章,介紹在海外的維族人如何懼怕來自的北京的黑手。這篇由觀察家雜誌與法新社記者聯合撰寫的調查文章指出,脫離中國的暴政從新疆逃到海外的維族人依然生活在恐懼之中:儘管他們生活在海外,有的甚至擁有西方國家的護照。但是,他們經常在手機上收到威脅他們生活在新疆的家人短信威脅或者音頻,中國當局通過類似的手法控制在海外的新疆異議分子,招收願意為當局服務的情報人員,同時對美國以及澳大利亞等民主國家進行攻擊。

法國報紙摘要
法國報紙摘要 RFI
廣告

一位居住在的加拿大的37歲名叫馬和蘇特(Guly Mahsut)的維族人向記者表示,他曾經因有意自殺而被迫住院,因為他不斷的收到來自當局的短信,譴責他沒有與當局進行合作,暗示他在新疆的家人正在遭受悲慘的待遇。指責他對自己家人不聞不問。另一位曾經在網上揭露中國當局的新疆政策的維族人則收到她的妹妹的短信懇求她停止批評政府,停止援助海外援助。法新社同時對流亡在海外四大洲的十多位維族人進行了採訪,調查顯示北京似乎正在才海外的維族人發動系統性的攻擊。

32歲的穆罕默德·漢桑(Shir Muhammad Hasan)2017年曆經艱辛終於逃到了澳大利亞,並且很快獲得了避難權,原以為從此可以安安逸逸地生活,沒想到,一年之後,他就開始接二連三的收到一些令人心驚膽戰的短信例如:“你們家人應該告訴你我們正在找你”,我要你給我發一個介紹你個人情況的短信“,”我們必須坐下來好好聊聊“;這些短信有時是漢語,有時是維語,類似的短信連續騷擾了他將近六個月,之後又突然停止。他擔心有一天又將重新啟動。

那麼,這些短信的源頭是誰?根據法新社的調查,短信是通過在中國國內被封鎖的社交平台WhatsApp發出,使用的電話號碼是香港沒人使用的或者是盜用的號碼。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被問到相關議題時聲稱維族人的話沒有任何證據。

據海外的維族人向法新社透露,中國當局向他們在新疆的家人詢問有關他們的信息,包括他們的聯繫電話,這大概就是當局獲得海外維族人電話號碼的途徑之一。另外,以獎學金來吸引留學生,要求他們披露其他維族人的信息,一位生活在澳洲的維族博士生向法新社表示,在申請獎學金時,必須回答一系列十分敏感的問題,給人感覺就像是招收間諜一樣。獲得獎學金的先決條件是必須與中國使館以及新疆教育局保持聯繫。

澳大利亞墨爾本樂卓博大學(La Trobe University)的新疆問題研究專家詹姆斯·勒博德(James Leibold)向法新社表示,北京今天採取的是系統性的恐嚇政策,類似的措施已經侵犯了維族人所居住的西方國家的主權。一位在七五事件後流亡新西蘭的今年43歲的維族人拒絕接受法新社的採訪,因為擔心他生活在新疆的老母親的安全,他也擔心他自身的安全,儘管他已經擁有新西蘭國籍,但是他擔心新西蘭沒有保護他安全的能力,許多在海外的維族人都擔心逃不出如來佛的掌心。生活在新西蘭,芬蘭的多位維族人表示雖然向當地警方上告了收到的威脅性短信,但卻沒有引發警方的任何注意。

法新社指出,北京對流亡海外的藏人,民運人士,以及法輪功成員也曾經採取了同樣的措施。

中國前總理李鵬離世引發了法國回聲報與解放報的關注,回聲報刊登簡要文章介紹了李鵬去世的消息,回聲報將李鵬稱為是“天安門屠夫”,是八九民運事件的罪魁禍首,是中國民主人士攻擊的目標。但是,儘管如此,李鵬在八九年之後繼續在中國政壇活躍了十多年,中國官方新華社將李鵬稱為是“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者”。

“天安門屠夫”李鵬去世

解放報發自北京的報道同樣將李鵬稱為是“天安門屠夫”,報道強調中國官方在李鵬死亡之後二十四小時之後才對外公布死訊。文章指出,天安門屠殺事件玷污了李鵬在中國以及國際社會的形象,八九年之後,作為總理的李鵬每次在海外出訪都會遇到流亡在海外的民運分子以及人權組織的抗議。儘管在鄧小平去世之後,李鵬曾經在2011年在香港出版的日記中強調自己當時只不過是執行鄧小平的決定。不過,李鵬之前1994年時曾經為自己武力鎮壓抗議學生的決策辯護,指出倘若當初沒有及時採取強硬的鎮壓措施,那麼,今天中國的狀況很可能比當年的俄羅斯或者東歐國家更加糟糕。

除了以上有關中國的報道,周三法國各報的關注焦點是法國政府遞交的允許人工受孕以及代母受孕的生物倫理法改革草案以及法國前環境部長辭職後引發的有關如何加強公費使用透明化的討論。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