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美國/台灣

台美艦訪互動多多北京低姿態引疑竇

繼美國海軍科學研究船莎莉萊德號(Sally Ride)22日停泊基隆港後,美國第七艦隊於隔日發布船塢登陸艦綠灣號(USS GREEN BAY)穿越台灣海峽消息。相較美方強調台美的“夥伴”關係,我方一如往常低調回應,降低敏感性。台灣媒體稱值得注意的是,對照之前台美之間一有類似互動,北京便高調抨擊的作法,截至此時中方尚未針對上述美方行動有任何發言,異常的沉默也引發外界好奇。評論指正值港抗爭、對美談判,中國異常靜默引疑竇。

圖為美國船塢登陸艦綠灣
圖為美國船塢登陸艦綠灣 網絡照片
廣告

據台灣上報今天報道指出,美軍船艦一艘接一艘“拜訪”台灣而中方罕見沒高聲開嗆。報道還指,美軍科研船抵基隆港後,美國第7艦隊綠灣號也穿越台海,並強調台美夥伴關係,北京尚未抨擊。

隸屬於美國海軍的科研船莎莉萊德號,22日凌晨抵達基隆港停泊,進行補給作業。儘管我方強調,莎莉萊德號此行任務為台美學術研究合作計畫,無關台美軍事互動。而就在隔日,美國第七艦隊透過官方臉書披露,船塢登陸艦綠灣號(USS GREEN BAY)穿越台灣海峽,發文特別點出“夥伴”一詞,指“綠灣號隸屬第11兩棲戰隊指揮部,在印太區域作業,以強化與夥伴間的作業互通能力,擔任一支能因應各種突髮狀況的備便反應部隊。”

據該報道稱,美國海軍船艦同一時間現身台海,相較美國毫不避諱與台灣的合作關係,台灣則極力低調,迴避台美軍事互動的可能聯想。然而正值美國宣布最新對台軍售案,中國對台美軍事交流格外敏感之際,外界仍研判一系列動態可能激怒中國,引來強烈抗議。

不料時隔數日,中國方面完全未對美國海軍動態有任何回應,甚至未透過發言系統重申基本立場。對照去年10月,美國海軍科研究湯瑪斯號(Thomas G. Thompson )同樣在研究任務中於高雄港運補,中國外交部及國台辦立即高分貝抨擊,強調中方堅決反對台美進行任何形式的軍事聯繫,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更指中國正向美方表達嚴重關切,要求美方慎重處理涉台問題。

據報道說,中方的沉默也引起台灣的好奇,至於原因是否與香港情勢在周末急劇升高有關,或中美貿易談判又面臨可能重新啟動的轉折點,甚至是中方可能采不同行動作為回應,仍有待相關係統進一步研判。

事實上,雖然近一年來美軍船艦已有通過或接近台海前例,然而美方不僅公布綠灣號穿越台海時的艦上照片,更在貼文中以“以強化與夥伴間的作業互通能力”來形容此次任務。媒體更進一步發現,這則貼文曾有修改紀錄,原本內文為“綠灣號於 8 月 23 日(當地時間)執行例行的穿越台灣海峽,符合國際法。該艦穿越台灣海峽,展現美國對印太自由與開放的承諾。美國海軍將持續在所有國際法所允許的區域飛航、航行與作業。”明確點出美國對台承諾及持續自由航行的作法,較之後公開的版本更為直白。

據上報說,而目前仍停泊在基隆港內的科研船莎莉萊德號,雖因研究性質較少受到關注,但其任務及選擇停泊基隆港仍引起討論。根據交通部航港局提供的資料指出,莎莉萊德號將在9月2日離開前往帕勞,預計在9月27日到10月1日再次返回基隆港,進行人員交換、儀器更換、資料運送及生活必需品補給等作業。

根據莎莉萊德號的航行計畫,該船艦在抵達基隆港之前,經過泰國普吉及印度清奈,在台灣停留之後又轉往帕勞;雖然官方說法指出,莎莉萊德號正進行洋流及大氣項目研究,然而航行路線讓外界格外好奇其研究內容,以及研究成果的用途。

雖然中國官方對上述美國海軍在相關區域的動態未有公開發言,然而由於台灣已證實台美之間確實正在進行數個重要科研合作計畫,中方智庫亦指出,這些跡象顯示台美的安全合作不僅是軍售,更包括情報共享,海上科研合作可能就是類似計畫的“包裝”。

該報道稱,外界種種猜測固然無法得到台美雙方的證實,卻也因此引來對岸的“陰謀論”。事實上,在去年湯瑪斯號停泊高雄港時,便有中方軍事評論員推測,指控湯瑪斯號的真正任務,在於獲取中國周邊海域水文信息,為美國潛艇開闢安全通道。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