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香港: 妥協太少 妥協太晚?

發表時間:

在2019年9月5日刊發的法國主要報刊當中,我們為您選取回聲報,費加羅報,人道報,十字架報和解放報做重要主題和有關中國的內容綜述。

9月5日記者會上的林鄭月娥
9月5日記者會上的林鄭月娥 路透社Amr Abdallah Dalsh供圖
廣告

今天的各大報刊都對香港特區政府撤回逃犯條例做了關注。回聲報在國際版面寫道:“在香港,北京的讓步無法服人”。這篇文章由回聲報派駐北京的記者所撰寫,當中認為,暫且不說反對派的五大訴求全部內容,就說第一點,撤回逃犯條例,特首林鄭月娥做出過兩次讓步,這兩次都不及時,不夠充分。首先是6月15日,特區政府宣布暫緩條例,然而第二天就爆發了大規模遊行示威,組織方數據稱有兩百萬人同時上街遊行,這是什麼概念,相當於是香港全部人口當中平均每四個人里就至少有一個人上街遊行。第二次妥協就是9月4日林鄭月娥宣布撤回修例。然而黃之鋒等反對派主要人物對此認為“妥協太少,妥協得太晚”,羅冠聰也在推特上寫道:“香港的鐵娘子對五大訴求當中的剩下四個鐵了心不同意”。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學教授坎波斯坦認為,“林鄭月娥無疑希望用撤回修例,來平息反對派當中的溫和群體的怒氣,從而讓反對派從內部發生意見分化…中國國慶節即將到來,北京希望在慶祝之前給香港熄火。然而就算是在習近平的近前人士當中,意見也不統一,有人希望,北京可以適當做出一些讓步,而撤回修例,就是第一步”。

同一天的費加羅報在國際版面也關注了香港特區政府撤回逃犯修例。費加羅報駐北京的特約記者寫道:“在香港,林鄭月娥膽怯地伸出了手”。文中認為,雖然林鄭月娥滿足了反對派的一條訴求,希望藉此來平息暴力,重回和平對話,逐漸解除危機,但被夾在中央政府和反對派之間,她可以迴旋的餘地非常小。因此對於反對派提出的“獨立調查警察暴力,赦免所有被捕的示威者,停止給遊行貼暴亂標籤,以及最重要的,北京的警戒線--進行真普選”這幾點訴求,她沒有給出讓反對派滿意的答覆。國際有學者和香港反對派持類似觀點,認為“林鄭月娥的妥協來得太晚,妥協得太少,不足以重啟積極循環,重建信任機制”。

十字架報在國際版給香港問題留出了一整版的空間,題為“在香港,林鄭月娥做出了妥協”,其中引述反對派的反應,稱“五大訴求,一個都不能少,解放香港,現在革命”。議員胡志偉認為,如果反對派不接受林鄭月娥的“虛假妥協”,那麼林鄭月娥就有可能用這做借口,使用極端手段,訴諸“緊急法”,處理掉遊行人群。

解放報在香港的特約記者則寫道:“非常有限,林鄭月娥已經說得明白,她雙手雙腳都被綁在中央政府的決策上”,然而“反對派領袖稱,就在7人喪生,超過1200人被捕,許多人在警署被虐待之後,林鄭月娥的撤回修例的聲明,不足以平民憤”,“周三,他們展現了堅定的決心”。

今天有關中國的報道中,還有費加羅報對李開復的一篇採訪,採訪契機是李開復的新書法語版出版,當中聊了人工智能這個歷史最大轉折里,中國將如何成為領軍國家,以及將會給生活帶來什麼改變。這篇採訪的標題是“未來的人工智能,將會是中國的嗎?”這篇文章的作者通過大量有關李開復的身份認同感的角度來試圖對中國在未來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進行分析,他寫道:“李開復生下來並不是大陸人,因為他生在台灣,但他很顯然,在這個大陸這個崛起的能量場當中,如魚得水”。作者引述李開復的話稱:“人們習慣於說,民主是激發創新的最好模式,但中國似乎也在中國特色道路上取得了精彩的結果”,這就是鄧小平式的“技術實用主義”,“不管是黑貓白貓,能抓老鼠就是好貓”,“這種技術實用主義完全沒有包袱,況且中共正在成為中國儒家黨,強大的崛起有了四個要素:圍繞在強力中央政府四周的儒家等級模式,跟隨指令的中國民眾相信並認為許諾給他們的物質繁榮是頭等大事,隱私和知識產權被認為是浪費時間,環境支持風險投資和足夠的高等教育投入”。李開復表示,“在這四個條件里,歐洲缺乏前三個條件”。

除了以上有關中國的內容,上述報刊均重點關注了意大利政府更迭,英國脫歐,法國退休改革,即將到來的法國市政選舉等內容。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