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北京大學生不認同香港“被寵壞的孩子們”的抗爭運動

發表時間:

巴黎市長積極投身市政選舉的前期競選活動;法國國民議會今起審議關於開放醫療協助生育(PMA)法案;法國總工會呼籲跨行業機構周二舉行罷工行動,反對政府提出的退休體制改革計畫;聯合國在紐約舉行的氣候行動峰會上發出吶喊,全球各大銀行及企業承諾:將為抑制氣候轉暖做出努力等內容,占居了9月24日星期二出版的法國各報頭版新聞的顯要位置。

法國報紙摘要
法國報紙摘要 RFI
廣告

各報關注的國際新聞焦點內容分別有:以色列面臨內閣重組,“阿拉伯共同名單”選擇支持中間派人士甘茨出任總理,內塔尼亞胡似乎大勢已去;埃及街頭出現抗議浪潮,挑戰總統塞西;英國托馬斯庫克旅行社宣布倒閉,60萬遊客急需歸國。

此外,《費加羅報》駐京記者在一篇報道中,披露了中國大學生對香港抗爭運動的看法。報道標出“北京校園的大學生們絲毫不欣賞香港那些‘被寵壞了的孩子們’的抗爭行動”的報道標題。

該報指出:共產黨制度下忠誠的年輕一代認為:香港的抗爭運動受到了外部勢力的操控。一個國家,兩類年輕人。在平靜氣氛中開學的北京校園與舉行靜坐等活動的香港校園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凸顯了中國與香港新一代人之間日益擴大的差距。九月初,組團前往香港的中國大陸的遊客銳減90%,一方面是出於對香港抗爭運動的擔心,另一方面,則是由於當局的預防政策,北京方面表示,要防止香港的抗爭運動波及大陸。整個夏季,國家電視台不斷播出有關出現在香港遊行隊伍周邊的暴力行為的畫面,以更好地揭露那些威脅“一國兩制”原則的“流氓分子”和“分裂主義分子”的嘴臉。

《費加羅報》記者在北京的一些校園內採訪了一些大學生。一名來自山東的19歲女大學生坦誠:她繞過互聯網防火牆,了解到香港的抗爭運動,不過,她對香港同齡人的做法並不支持。她認為:香港只有一小撮年輕人在美國中情局的操控下,參加了抗爭運動。報道指出:此一觀點與中國官方媒體宣傳十分一致。

這名在極具盛名的北京外國語大學就讀的女大學生表示:中國大學生享受着政府優厚的待遇,因此,他們根本不可能在校園內舉行遊行示威。這名女大學生認為:香港年輕人是“被寵壞了的孩子”。他們的生活方式十分不同。作為生活在社會主義國家的中國大學生,接受的完全是另外一種教育。

《費加羅報》指出:中國共產黨這些未來的精英們的觀點足以表明:信息監控體制的高效率。中國主席習近平2013年掌權以來,進一步加強了對新聞的管控。而這種監控手段卻得到大學生們的公開支持。一名大學生表示:最大的區別是如何獲取信息。在香港,有來自外國媒體太多的負面新聞詆毀中國。而我們在這裡讀到的,是中國的信息來源。因此,我們更了解實情。

《費加羅報》記者指出:在孔夫子的國度,未來的紅色一代以“維護國家穩定”的理由對審查制度表示支持。在中國即將迎來建國70周年之際,北京方面表示:香港的危機反映了資本主義危機。

10月1日這個敏感的日子日益迫近,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於9月4日宣布撤回引發了大抗爭運動的“送中”法案。但是官方媒體卻鮮為報道。觀察人士認為:這種做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表明:政府並沒有讓步。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