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政治

被指作秀給外國人看林鄭承認社區對話效果非立竿見影

港府希望能夠為社會目前緊張氣氛降溫的“社區對話”後天(26日)將隆而重之舉行,但反對者認為長期浸淫公務員圈子而善於玩弄程序的林鄭月娥,只會把社區對話當做一場秀,虛應故事,目的是企圖堵塞外國批評者之口。美國國會目前正審核香港人權民主法案。

特首林鄭月娥在香港的新聞發布會上 2019年9月23日
特首林鄭月娥在香港的新聞發布會上 2019年9月23日 路透社
廣告

林鄭月娥今天(24日)在記者會上也承認,對話不會馬上有好的效果,因為事件已持續三個多月,市民心中有很多不滿,覺得政府有很多改善地方,但她認為起碼已有和平交流對話,為香港找出路,並承諾對話不只是一次,會持續社區對話、網上對話,閉門深度對話。

名義上雖然是社區對話,但當局卻設下不少的規矩,包括不準入場人士攜帶示威裝備等要求,被批評是規矩太多,林鄭月娥今日重申,希望對話在相對和平、理性及冷靜情況下進行,並非要控制參加者表達意見。她承諾,對話不分參加者背景及政治立場,都可隨意發表意見,甚至表達憤怒,“並非扼殺參加者表達意見而定”。

林鄭又指,理解有人會覺得條件未成熟,不想參加對話,但她強調對話會持續進行,希望之後會有更多市民參加,認為對話量、質同樣重要,又正考慮加入網上對話作為新形式。她會謙卑聆聽,並指即使外界擔心對話是否成功,但她無論幾艱難持續對話。

有建制派議員提出引用緊急法或訂立蒙面法,甚至辱警罪,林鄭回應指,政府會評估現行法律是否能精準處理暴力現狀,以及考慮會否帶來反效果,避免在紛亂局面下,進一步破壞香港的國際聲譽,而現時並無引用有關特殊法律。

對林鄭政府推出社區對話平台,反對者多持懷疑態度。蘋果日報一個專欄引述一名曾在林鄭手下辦事多年的公務員指出,與其說收集民意,不如說早前國際社會,包括G7、德國、歐盟等聲明,均要求北京、港府和港人對話解決危機,但現實是真正對話,北京、港府不會做,“因為真正的對話北京、港府就要向民意妥協,四大訴求一定要讓步,但北京、港府是一步都不會讓”,於是林鄭又以她善於玩程序手段,“先整(搞)個對話辦事處,搞幾場只有一、二百人對話,再者一年半載後整(搞)個報告,這樣國際社會即使再向北京施壓,北京可以說港府有同港人對話,至於是否真對話?北京同林鄭話之你(管你怎麼說),總之程序做畢,塞住國際社會把口就算”。

公民黨油尖旺區議員余德寶早前在港台節目《城市論壇》亦指出,林鄭現時才舉辦對話會是太遲,批評政府任由警方濫捕巿民,連到場調解的議員和救護員亦被拘捕,反映林鄭所謂對話只是“假對話”,又直斥林鄭一邊稱落區聽民意,行會召集人陳智思卻強調政府不會再作任何讓步,令人質疑政府與巿民沒有對話基礎,“政府教識(懂)我們,對話系沒用的,系政府教曉(懂)我們,妥協系沒用的”。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