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美國/台灣

中國挖台友邦撼動美國南太平洋利益

美國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周三通過“台北法案”,主要提案人、共和黨籍參議員賈德納表示,在中國不斷威脅台灣民主的背景下,美國應繼續跟台灣站在一起,並協助台灣鞏固邦交。《華盛頓郵報》分析指出,北京挖台灣太平洋邦交國的同時也觸動了美國在南太平洋的利益。

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今2018年5月1日在北京會見基里巴斯外長巴爾加斯
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今2018年5月1日在北京會見基里巴斯外長巴爾加斯 Minoru Iwasaki/Pool via REUTERS
廣告

“台北法案”的全稱是“2019年台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案”,周三在會議上獲得與會議員以口頭表決方式一致通過。有賈德納及其他3位參議員在5月提出,目的就是協助台灣鞏固邦交。台灣外交部對此表達感謝,並強調台灣不會因中國壓力而退卻,未來將持續以務實態度與美方合作,爭取台灣更寬廣的國際空間。

在與會議員以口頭表決方式一致通過法案前,賈德納表示,近期所羅門群島、基里巴斯外交轉向中國,北京的不斷霸凌對台灣民主造成“重大威脅”。

中央社報道指出,在中國重金利誘下,太平洋島國所羅門群島、基里巴斯上周接連與台灣斷交,轉投北京懷抱。台灣邦交國降至15國,包括琉球、馬紹爾群島、瑙魯、圖瓦盧等4個太平洋友邦。

《華盛頓郵報》分析認為,中國在南太的主導地位日益增強,同時衝擊着美國在這個地區的傳統優勢。台灣近來接連失去2個太平洋友邦,即代表着中國在南太平洋撒銀彈挖牆腳,加強在南太平洋的主導地位,但同時也衝擊着美國在這個地區的優勢。

華郵專欄作者George Will認為,美國政策實際上是只要台灣願意,就能有效維持主權國家地位,美國應以對等的反抗來回應北京對台灣的壓力。美國應該鼓勵台灣高層官員訪問美國,美國高階官員也應該前往台灣,與台灣官員建立個人關係。

賈德納指出,美國一直都與台灣站在一起,國會也通過許多友台法案,像是去年3月生效的“台灣旅行法”,而“台北法案”能提供美方多一種方式,與台灣站在一起。他強調,若美國不站出來,只要看看現在香港發生的事,就知道台灣的未來會變成什麼樣。

“台北法案”的內容

目前委員會尚未公布通過的版本內容,但根據先前版本,美國國務卿每180天要向相關國會委員會提出報告,詳述行政部門採取哪些作為強化台灣的國際結盟。法案也要求行政部門採取行動與各國交涉,促使該國政府維持與台灣的邦交,或是加強非官方關係。

對於考慮改變或降低與台灣關係的國家,法桉授權國務卿能相應增強或降低與該國的外交關係,也能考慮擴大或終止、減少對該國的援助,包含經濟或軍事方面。法案也要求美國行政部門指示國際組織中的代表,透過發言或投票支持台灣成為不以主權國家為參與資格的國際組織的會員,或在其他組織中取得觀察員身分。

賈德納在會中也針對法案提出修正案,要求美國行政部門應以簽訂經濟上互惠,並能保護美國勞工、有利美國出口商的自由貿易協定(FTA)為目標,與台灣展開雙邊貿易協商。修正案也獲得通過。

法案接下來會被送至參議院審議,之後還需眾議院通過才能被美國總統簽署生效。賈德納昨日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表示,法案得到美國行政部門的支持。

中央社指出,在中國重金利誘下,太平洋島國索羅門群島、吉里巴斯上周接連與台灣斷交,轉投北京懷抱。台灣邦交國降至15國,包括琉球、馬紹爾群島、瑙魯、圖瓦盧等4個太平洋友邦。

美國則與1979年與台斷交,轉而承認中國,但美國基於“台灣關係法”有義務幫助台灣抵禦中國。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