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觀察中國

中美戰略競逐以台灣外交祭旗

發表時間:

所羅門群島和基里巴斯近日先後與台灣斷絕邦交國關係,在海內外引起廣泛關注。今天的觀察中國要向大家介紹有關情勢的分析評論。

圖為所羅門群島國在南太平洋地圖
圖為所羅門群島國在南太平洋地圖 網絡照片
廣告

北京《環球時報》的社論稱:“基里巴斯20日與台當局‘突襲式斷交’,距上一次所羅門群島與台斷交過去還不到一個星期。”“在全球化時代,以及‘一帶一路’向全球延伸的時候,台灣那點經濟援助對小國的吸引力不斷萎縮,與中國大陸發展正常合作關係越來越具有了綜合意義。”“台灣失去越來越多‘邦交國’,反映出它冒充‘國家’在國際社會開展活動的空間在進一步被關閉,它是‘台獨’就是一條死路的警告。”

  台灣《自由時報》的社論稱:“中國搶走我邦交國,只會挑起台灣政黨之間的對立,但對我之國際處境,並無法產生實質的損害。也就是說,中國與我之邦交國爭奪戰,反映的是台灣政局中的朝野與兩岸攻防,並非我國的國際參與程度之消長。諷刺的是,中國長期以來頻頻搶奪台灣的邦交國,卻只能引發我內部的政治效應,並不能減損台灣與國際社會,特別是經貿體系的接軌與融合。中國搶我邦交國對台灣的實際國際處境衝擊不大。”

  台灣《中國時報》的社論稱:“台灣外交設計中最大的變量就是川普總統,川普反中,但不希望與中共發生軍事衝突,修正中美建交40年以來的中國政策,建立新型態關係,塑造個人外交成就,是他的真正目標及野心。台灣決策者押寶在川普一個人身上,現在證明是場高風險豪賭,因為,除了川普善變外,中共領導人習近平顯然對於賭局結果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而川普20日才以‘好得很(amazing)’形容他與習近平的關係。”

  台灣《聯合報》的社論稱:“美國為台灣外交護盤,考量的不是民主價值,而是戰略價值。對美國而言,拉美本是自家後院,南太島國則被鑲進印太戰略布局,都不容中共染指,台灣則能聽命分攤防堵中國的負擔。在中國大陸積極突破島鏈,進軍拉美,插旗南太的態勢下,美國不是擔心台灣邦交國還剩幾何,而是擔心台灣成為美國後院和印太戰略的破口。美中戰略競逐,以台灣外交祭旗。”

  美國中文《世界日報》的社論稱:“從索羅門到吉里巴斯的骨牌效應,當然是北京外交部為建政70周年的‘賀禮’,也是反嗆美國‘自由印太’戰略的重要作為。北京插旗索羅門,不僅想利用索國掙脫澳洲控制的情緒,也讓美國想插手索羅門與台灣維持邦交措手不及,讓中共在南太平洋取得有利戰略基點,加上吉里巴斯,確實對美國亞太戰略部署造成威脅。”“在2003年中華民國和吉里巴斯建交前,北京曾在吉國設立航天監控站,明着是協助航天監控任務,實則是監控美軍在太平洋區域的行動。這個監控站在與台北建交後撤除,如今吉國與台灣揮別,監控站如重返吉國自不讓人意外,對美國太平洋艦隊是不利訊息,美國會坐視不顧嗎?”

  新加坡《聯合早報》的社論稱:“北京的外交攻勢,一方面反映了兩岸力量失衡的現實,另一方面顯示大陸對台灣堅決抵制‘一國兩制’的和平統一方案日益不耐煩。”“俄羅斯在2014年打破國際禁忌,軟硬兼施並吞了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半島,而國際社會無可奈何後,大陸用‘非和平’手段統一台灣,就有了國際先例。當然,北京目前仍強調‘和平統一’,除了顧忌國際觀感,也同自身的軍事等其他綜合實力不足有關。畢竟,若採取武力攻台,後續的治理問題又如何處理?北京不可能沒有考慮。不過,一旦大陸對自身實力有了足夠自信,並準確判斷美國缺乏干預的政治意願和實力,台海現狀勢必改變。”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