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分析

華盛頓經貿談判未到爭議接踵而至 美中對談判預期看法不一

發表時間:

美中作為全球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間備受矚目的第13輪高級別經貿談判,將於當地時間本周四和周五於華盛頓舉行。

中國副總理劉鶴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資料圖片
中國副總理劉鶴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資料圖片 路透社圖片
廣告

在此次談判前,雙方在過去一個多月中曾相繼互相示好,不但美國總統特朗普在9月宣布為避開新中國成立70周年紀念,將原定於10月1日當天計畫對2500億美元中國商品增加關稅日期推遲至15日。中方也隨後表示暫時取消對16種美國輸中產品的徵稅措施,併購買了相當數額的美國大豆和豬肉等農產品,以應對國內的部分食品物價和非洲豬瘟等問題。一時間,媒體和評論家認為雙方即使不能達成最為樂觀的包含美方要求中國採取結構性經濟改革,以停止對華關稅措施的全面性協議,但鑒於自貿易戰後給兩國和全球經濟帶來的實際影響,他們或許能達成以中國承諾購買農產品等非美方所關注的核心問題,以促使華盛頓拖遲或減免關稅措施的“部分性”協議。但令人頗感意外的是,近日雙方在文體和人權方面傳出的爭議和互制措施,使得讓市場和輿論對於此輪談判的進程,及兩國未來關係發展的信心而感到更為擔心。

近日美中兩國之間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出現的爭議事件和分歧,乍一看與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及特朗普在過去堅持的中國對美所謂經貿“七宗罪”並無直接聯繫,無論是違背中國官方對香港局勢的敘述,並同時引爆兩國輿論的美國籃球職業聯賽(NBA)火箭隊總經理莫雷在個人推特上,發表支持香港示威者言論所引發的系列危機,還是美國政府以國家安全和人權顧慮為由制裁包括中國新疆公安部門及8家高科技企業的措施,及引發中國將採取限制對“反華人士”入境的報道,似乎都與這兩個大國間希望通過談判解決純粹的經貿問題並不存在直接聯繫。然而,正如在美方宣布將28個中國實體列入美國商務部“實體清單”後,納瓦羅等美方官員強調這與貿易美中談判無關,是不相乾的事情,但這一說法卻難以令採訪他的美國記者信服,北京方面會接受這一解釋。

據路透社在談判開始一天前從中方官員透露出的情緒報道稱,與他們接觸的中國政府官員、外交家和投資人紛紛表示,北京方面在美方進一步採取對中國企業的限制後,放低了對雙方之間通過本輪貿易談判能取得重大進展的預期。報道指出,雖然理論上中方希望儘快結束貿易戰,但中共官員對與華盛頓在短期內所能達成的協議大小和涵括內容則並不樂觀。正如上文所提到,美國政府計畫於15日把價值2500億美元的中國輸美商品徵稅稅額從25%提升至30%。此外,美國當局自9月1日起已經開始執行其對剩餘3000億美元輸美商品的分批徵稅計畫,對其中約125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15%的關稅。而按照白宮的安排,對3000億美元剩餘商品中,包括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等幾乎所有中國輸美商品的關稅措施將於12月15日生效。因此,如若雙方不能儘快通過談判,在推遲或取消關稅措施上達成共識,兩國股市和消費者所受到的影響只會隨着時間的推移,進一步加深和擴大化。特朗普將繼續面臨來自美國跨國企業和華爾街的壓力,及隨着2020年總統大選到來前,由經濟放緩給其選情可能造成的更多不確定性。

而特別是對中國來說,支持維持對華徵稅的美國政界鷹派認為,即便特朗普政府通過關稅的全面施壓措施無法迫使北京完全讓步,對被指的盜竊知識產權和國有企業大型補貼等結構性不公競爭現象採取改革,而貿易戰的長期化也會迫使在中國經營的外國製造業和投資考慮是否轉移陣地,促使實現影響和改造全球供應鏈加速美中經貿關係的“脫鉤”。他們認為這樣以來,能給中國的外彙儲備和經濟帶來更大壓力,從而減少中方以從對外經貿聯繫中獲得的經濟動能,進一步擴軍和影響地緣政治等行為。當然這將取決於兩國領導人在各自時事下的政治取捨,及對壓力急緩等各方的考慮因素,在是否、何時和究竟達成何種協議的問題上作取捨和決定。特朗普本人則在周三再次向媒體重申,在他看來美中達成協議的幾率良好。他在明日談判召開前告訴記者稱,“如果我們達成協議,我們會達成協議,這個概率很大”。特朗普說,“我認為中國比我更希望達成協議”。

除了經貿談判外,由NBA事件和美國因中國新疆穆斯林政策所採取的限制措施,並引發中方的強烈反響,這兩個發生在政府和民間的事件則更令人深醒。美國商務部在周一宣布,把28個包括新疆公安機構及附屬單位和8家科技公司在內的中國實體列入“實體清單”中,因為他們被指涉及打壓新疆和其他地區以穆斯林為主的少數民族。清單上的主要企業包括國際知名的監視設備大廠海康威視,以及中國人工智能(AI)先驅商湯科技、曠視科技、科大訊飛等。一天後,美國國務院還宣布,對拘留或侵害穆斯林少數民族的中國官員實施簽證限制,但沒有透露受簽證限制影響的中國官員數量與個人資料。對此,中國國家反恐辦則提出強烈譴責和堅決反對,並敦促美方立即糾正錯誤,撤銷有關錯誤決定,停止干涉中國內政。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並宣稱,美方在涉疆問題上的伎倆絲毫動搖不了中國政府和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維護社會發展穩定的堅定意志,完全是徒勞的。

此外,陸續有報道顯示,北京方面正在考慮採取相應的反制措施,它們包括,收緊對所謂“反華團體”有牽連的美國公民的赴華簽證限制,以及推進建立中方的“不可靠實體清單”的制度和發布。路透社的報道顯示,中國將制定一份與美國軍方和中情局有牽連的機構與人權團體清單,並將這些機構的僱員列入簽證黑名單。耿爽則在周二的記者會上介紹稱,“不可靠實體清單”制度正在履行內部程序,將於近期發布”。分析人士指出,這些跡象表明美中之間存在的分歧不僅停留在經貿領域,雙方關係中競爭對手的方面也日益凸顯,接下來兩國政府有着重大的責任確保維護兩國關係和相互妥協,否則美中“脫鉤”將很可能加速和蔓延。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