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

內外形勢逼人 中共四中全會聚焦新時代宏觀布局

今年的10月對中國註定非同尋常,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十一”大閱兵及盛大慶典熱度未消;十九屆四中全會又將接踵而至,主題是研究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等重大問題,如何布局定調也使得十九屆四中全會備受關注。四中全會會期至此並沒有確切消息。

圖為中國官方網絡宣傳擁護共產黨核心領導圖片
圖為中國官方網絡宣傳擁護共產黨核心領導圖片 網絡照片
廣告

據路透社的分析說:布局新時代四中全會受關注。防“陷阱”中國更需政策下沉改革落地。儘管六年前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為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搭建了四梁八柱,但眼下持續一年有餘的中美貿易摩擦懸而未決,在外部大環境趨緊、內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現實面前,如何布局定調也使得十九屆四中全會備受關注。

據該報道說,尤其當中國人均GDP接近1萬美元時,“中等收入陷阱”的隱憂揮之不去,中美貿易摩擦升級似乎也驗證着發展國與守成國之間的“修昔底德陷阱”步步逼近,而涉及政府公信力的“塔西佗陷阱”也不得不防。對此,專家們給出的建議是:要從以往重視“投物”轉向“投人”,在“六穩”之首穩就業上着力筆墨;讓好政策下沉改革落地以及更大力度對外開放,或許是中國跨越陷阱、實現結構轉型的最佳選擇。

據報道稱,8月底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開十九屆四中全會。主要議程包括研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乾重大問題。

9月9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召開深改委第十次會議上強調,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確定的各項改革任務,前期重點是夯基壘台、立柱架梁,中期重點在全面推進、積厚成勢,現在要把着力點放到加強系統集成、協同高效上來,鞏固和深化這些年來在解決體制性障礙、機制性梗阻、政策性創新方面取得的改革成果,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也給出中國現階段的工作重點。

據該報道說,事實上中國改革一直沒有停步,為防範債務風險和房地產泡沫,中國堅定實行“三去一補一降”的供給側結構型改革,只是良好的政策初衷在執行中屢屢出現部門政策打架或監管跟不上而錯傷無辜並損及整體經濟。

包括2015年金融闖關和資本亂局導致的股災,2017年“去槓桿”引發的企業債務危機,2018年初金融監管改革帶來的網貸爆雷及民企融資寒冬等等。

據該報道指出,政策打架的現象顯然已引起政策制訂者的重視,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近期出台了關於建立健全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機制的實施意見,旨讓企業家全程參與到政策制定過程中,進一步健全了宏觀和微觀的傳導機制,保證政策更接市場地氣、更能精準落地。對已融入世界經濟的中國而言,置身於動蕩的國際大環境下很難獨善其身,深刻認識潛在的諸多陷阱並在政策制訂上防患於未然,更是未雨綢繆的明智之舉。

中國最近公布的8月份經濟數據顯示,8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4%,不僅遠低於市場預期亦刷新17年半低位,投資和消費雙雙遜於預期,偏弱的數據預示着中國經濟向下壓力仍在加大。

據報道稱,今年以來,中國一系列密集的金融業改革開放舉措陸續落地實施,包括幫助企業降低成本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全面取消QFII和RQFII投資額度限制,旨在進一步提升中國金融市場開放程度;擴大自貿區範圍等等。只是,面對許多問題雖然專家們給出了解決方案,但如何儘快打通體制機制的腸梗阻並讓好政策下沉最終落地,顯然是新一輪改革成敗的關鍵。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