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美國/中國/政治

美國防部要員:不尋求與中國脫鉤 新興國家的崛起不意味對抗

美國新委負責中國事務的助理國防部長幫辦施燦德(Chad Sbragia)周一在參加第九屆香山論壇上表示,美國的對華政策不是謀求與中國“脫鉤”,也不要求任何國家選邊站。他的這一發言被認為是自美中貿易戰爆發以來,華盛頓對華關係的溫和派聲音。

美國國防部部長幫辦施燦德(Chad Sbragia)資料圖片
美國國防部部長幫辦施燦德(Chad Sbragia)資料圖片 路透社圖片
廣告

施燦德在參加此次會議時介紹稱,今年是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做出決定讓他赴華來參加論壇的,他可以在這個平台上闡述美國印太戰略,並且可以了解其它國家同行的意見。施燦德主要從事向美國國防部領導層就所有與中國有關的國防戰略、計畫和政策及雙邊安保關係的發展和執行等政策問題出謀畫策。他此前還曾擔任過美國海軍陸戰隊中國研究部的主任。自1985年至2012年在美國海軍陸戰隊服役的他,擁有豐富的對華軍事和戰略及外交事務的經驗。據相關人士介紹,美國每年都會派專員參加香山論壇,早期是美國駐華使館的上校武官,後來美國從國內派官員,有兩年是少將軍銜的美國國防大學校長,2018年則派出國防大學下屬學院的院長。有分析稱,今年主管中國事務的施燦德出席該會議,展示出美國對中國舉辦的北京香山論壇態度的變化。

與會的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發言稱,美國提出的印度-太平洋地區的概念,沒有明確的地理解釋,沒有參與者倡議的具體條件,戰略目標也非常模糊,而且美國推動的印太倡議並不包括該地區的所有國家。他還指出,這將導致所謂利益聯盟的形成,這不符合形成一個單一不可分割的安全空間的目標,而且會破壞亞太地區多邊合作體系的有效運作。對於俄方的表態,施燦德則在發言時回應稱,印太戰略是開放的、包容的而不是排外,歡迎所有國家,中國也屬於印太。他還重申了美國一貫提倡的規則,包括尊重主權和獨立、和平解決爭端、尊重國際規則和規範、包括飛越和航行自由等。施燦德強調,這不是美國的規則,是全世界共享的規則。美國支持基於原則的國際秩序,體現在所採取的的行動中。

特別是針對美中尚未解決的貿易戰問題,及南海爭議引發東南亞涉及國家對是否要在這兩個大國之間選擇站隊,造成地區兩極分化局勢出現的擔憂,施燦德就美中關係和對其他國家態度的期待稱,不是所有國家只願意給美國提供支持,我們也不想任何國家在中美之間進行選邊站,美國和中國的競爭不代表對抗,美國依舊致力於和中國建立最具建設性的關係,來實現共贏,從而有利於全世界。他說,“我想評論和質疑的一個問題是,我在這個小組和別的小組裡聽到的一個說法是,美國的做法是建立在脫鉤的基礎之上的。” 對此,施燦德稱,“我以我的個人經驗告訴你們,那不僅不是美國的官方政策,甚至也不是我在日常工作中聽到的一個政策討論議題。那甚至都不是我們看問題的方法。”他並補充稱,“如果脫鉤是實際在做的事情,那麼你們日常看到的情況將從根本上就不是你們現在看到的這個樣子了。”

施燦德堅稱,美國對華政策當下是為了努力取得“再平衡和正確的關係,以確保我們之間的公平”。他認為,“剛好與脫鉤相反,美中不是要分開,實際上是以某種方式加深這些關係。”他提到,華盛頓希望看到一個依據相關基本原則建立起來的開放的、自由的和包容的印度太平洋地區。這些原則包括和平解決糾紛、自由航行和飛越,公平貿易和投資。面對就兩極分化的質疑,施燦德稱,“我們在印太地區的條約聯盟並不像某些人所說,是要保存冷戰思維殘餘,而是要彰顯我們做出的持久承諾,要確保我們的盟友和夥伴們的主權安全。”

另就有與會學者發言中提出的觀點,比如美國一些人認為“新興國家的崛起是一種威脅,打破了現有世界格局”,施燦德同樣也對此作出回應。他說,“美國並不認為新興國家的崛起意味着對抗,這就是美國在亞太地區政策的重要基調和原則”。施燦德稱,“有人說美國的根本做法是要讓中美兩國分裂,這並不是美國事實上的政策,我們沒有這樣的想法,我們對中國的評價是客觀的。我所知道的是,美國正致力於調整兩國關係,讓兩國有更多交流的平台,加深了解,對危機進行溝通,以便保持更持久的穩定關係,而不是分歧和脫鉤。”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