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國際/貿易

上海進博會外商吐槽:很多合同沒下文

上海國際進博會被中國當局用來向世界展示對外開放的姿態和誠意。但外商們卻有不同看法。據最近兩項調查,參加進博會的外企認為,進博會更像是一場公關造勢活動。他們去年在進博會簽署的很多合同都沒下文...

上海國際進口博覽會 (CIIE)2019年11月6日
上海國際進口博覽會 (CIIE)2019年11月6日 Reuters/路透社
廣告

法新社說,根據歐洲在華商會在進博會開幕前對歐洲在華企業的調查,外企對中國進一步對外開放市場表示質疑,他們覺得進博會是一場公關造勢行動,目的是顯示中國向外商敞開了巨大的市場。

調查顯示,在參加進博會的歐洲商會會員當中,有一半在去年的進博會上獲得了合同,然而這些合同多數都沒了下文。這些外企表示,與他們簽約的中國夥伴是不遵守約定的。有歐洲商會成員將這些合同形容為“象徵性”合同。

歐洲在華商會得出的結論是,有關方面過分強調公告的效果,而不是為歐洲企業在華長遠繁榮發展創造健康的經營環境。

美國在上海商會9月的一項調查也得出同樣結論:僅有10%的美國企業認為上海進博會是非常重要的活動。68.5%的美國企業認為不重要。

歐洲在華商會副主席Carlo Diego D’Andrea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期待當局出台更加開放(中國)市場,更加便利外國投資的具體措施,而不是內容空洞的承諾。這些承諾我們聽很多遍了。

外國企業和政府經常抱怨他們在中國遇到障礙:規則模糊不清,官僚主義,歧視外企,優先國企,知識產權保護基本不存在…。

中國宣稱去年2018年上海進博會共達成高達570億美元的合同。北京表示,每年一次的上海進博會給外國企業提供在中國找客戶的機會,顯示中國願意減少對多國貿易順差的誠意。

據上海進博會主辦方介紹,今年2019年進博會有來自150個國家的3000多個企業參加。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