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德國/中國

德國經濟緩行 對中國動力期待落空

德國經濟增速吃力了。三十年來,在德國歷屆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國對德國汽車、機械和工程工具的旺盛需求,一直是驅動德國這個歐洲最大經濟體增長的可靠引擎。但是,這台發動機開始發出異響。中國經濟正在放緩,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正在損害全球貿易,而原來依靠德國企業供貨的中國工廠正在成為德企的競爭對手。評論對多年來兩國愈發緊密貿易關係是否幫助到德國產生懷疑。

柏林市景
柏林市景 網絡照片
廣告

路路透社今天報道說,德國經濟增長的中國引擎失速。

中國需求放緩適逢德國經濟處於困難時刻。德國經濟在第二季收縮了0.1%,一些分析師預計,將於11月14日發布的第三季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將顯示出類似的跌幅。這將使德國自2013年以來首次陷入衰退。

該報道說,儘管與中國的貿易僅佔德國3.4萬億歐元(3.8萬億美元)經濟的一小部分,但它已成為柏林可以指望逐年增長的GDP少數組成部分之一。現在,中國對“德國製造”商品的需求增長放緩,某些指標甚至下滑,隨着經濟停滯不前,曾經利潤豐厚的出口市場提供的支持不如以前。

據漢堡港一位資深經理Axel Mattern表示,“中國是我們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但未來的趨勢難以預料。”漢堡已經出現對中國出口放緩和中美關稅爭端打壓貿易的跡象。
雖然現在斷定中德貿易關係已經壽終正寢有些為時過早,但以前火熱增長的降溫重新引發對於多年來兩國愈發緊密貿易關係是否幫助到德國的懷疑。

部分實業家稱,那些希望貿易能把中國轉變為一個具有開放經濟和公平市場准入的西方式國家的政客們過於輕信了。德國BDI工業聯盟的Stefan Mair表示, “這最終證明是一廂情願,”他主張德國對中國採取更為務實的政策。

1989年柏林牆倒塌的時候,中德貿易額還很小。隨着中國政府擁抱全球化趨勢,中國佔德國出口的比例從1990年的0.6%勁升至去年的7.1%。2016年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目前依然保持這個紀錄。

據報道說,自2008-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除2015年之外,德國對中國出口每年都在增長,2018年更是創下930億歐元的紀錄高位;之前的對華出口下滑出現在1997年。但據德國官方數據,即便在特朗普與中國起貿易爭端之前,德國對中國的出口增長已經開始下降,從2017年的13.3%下降至2018年的8%,2019年前九個月更是下滑至2.7%。

據中國海關數據顯示,自德國的進口8月同比下降3.6%,9月下滑了9.2%。總的來看,中國數據顯示2019年前九個月自德國的進口減少2%。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個月將德國經濟今明兩年的增長率預估分別降至0.5%和1.2%,並在世界經濟展望中指出,中國需求趨於疲弱是德國工業產出普遍放緩的背後因素之一,貿易緊張關係的影響也是一個原因。

路透社引述德國工商聯會(DIHK)還稱,中美爭端和中國經濟普遍降溫,是該組織預測德國整體出口明年將出現自金融危機以來首次下降的原因。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