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分析

中俄是否為北約當下主要挑戰 美歐高層意見存在分歧

發表時間:

自華盛頓方面消息,美國將在下周二於倫敦舉行為期兩天的,慶祝北約成立70周年峰會上,與其北約盟友就“中國帶來的威脅”加以討論,包括中方在5G領域的控制地位等話題。

美國、德國、法國三國領導人資料圖片
美國、德國、法國三國領導人資料圖片 路透社圖片
廣告

路透社在周五援引一名美國官員的話說,美國政府將藉此機會敦促其盟友採用可以被信任的(5G)網絡供應商。該名官員表示,“這對於我們來說非常非常重要,總統將在峰會上重申這一態度”。儘管目前美中兩國仍在為試圖推動達成“第一階段”經貿協議付出努力,需要雙方的緊密合作,但華盛頓似乎對全球5G發展問題,特別是要求盟國不採取中國5G設備和服務的問題上沒有讓步的跡象。包括國務卿蓬佩奧等美方官員在過去於不同場合曾多次呼籲,歐洲盟友不要使用由中國電訊巨頭華為提供的5G服務和設備,美方指認依照中國法律,中方企業必須與政府部門進行合作,從而對他國的安全問題造成威脅。美方還威脅,要不再與邀請華為介入發展本國5G網絡的盟國進行情報分享。但來自美國當局的指控則遭到了中國官方和華為方面地堅決否認。

這名美方官員還告訴記者稱,中國對北約構成挑戰並試圖削弱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該官員說,“中國正在積極地在全球範圍內建立更強和更廣泛的影響力,包括在北約負責的範圍之內”。事實上,這已經不是美方官員第一次試圖在北約的平台上表達出對中國影響力擴張的擔心。蓬佩奧曾在月中於布魯塞爾參加北約外長會議時,呼籲北約盟友“共同應對來自中國共產黨的威脅”。他強調,冷戰結束後,美國和盟國仍然面對來自專制政權的威脅,俄羅斯、中國、伊朗等國的價值觀和美國完全不同。他指出,“當初北約成立時,沒有考慮到來自中共的威脅,現在必須作出改變”。伊朗海軍司令汗紮迪(Hüseyin Hanzadi)另在周三“海軍日”時對外介紹稱,近期將和俄羅斯以及中國海軍在印度洋北部的阿曼海舉行聯合軍演。他說,演習計畫和方案上個月已經制定好。汗紮迪稱,當前美國在地區沒有對伊朗構成直接威脅,通過獨自行動的勢力企圖製造不安全的氛圍。但他強調:“如果美國人犯錯,伊朗武裝力量會給予一個強健地答覆。”

值得一提的是,在特朗普上台後,北約對自身的定位及盟國間運轉和合作的效率,也成為了近期引發多國領導人爭議的關鍵問題。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周四會見了來訪的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時,依舊拒絕為其早先在接受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採訪中提出的,“北約正在經歷腦死亡”的言論道歉。他此言一出一語驚人,引發了多國的不同呼聲。德國總理默克爾在當時向媒體譴責了馬克龍的“激烈言論”,並稱“那不是我對於北約合作的看法”。默克爾說,不認為應該用“如此以偏概全的評論”評價北約。她則強調,“即使面臨問題我們也應該共同解決”,“北約對於我們的安全依然至關重要”。同樣就這一爭議話題,歐盟委員會待任主席馮德萊恩也指出,在她看來“北約是歐洲傑出的盾牌,是全球最強勁的防禦聯盟”。她說,“我認為從過去到最近幾周發生的小顛簸為止,北約一直以來都是保護自由的傑出盾牌”。

而在其最新與斯托爾滕貝格的會面中,馬克龍依舊堅持,他所謂“北約腦死亡”論對於該組織來說是“必要的警鐘”。此外,他在發言中還提到了歐盟與俄、土之間的關係,《中導條約》破裂後歐洲的和平等問題。他表示“我們希望與俄羅斯進行清晰、有力、嚴肅的對話,毫不幼稚和自滿。” 馬克龍還希望,在下周舉行的北約峰會上討論關於西非薩赫勒地區的反恐問題,並認為北約盟國加強在該問題上的參與將會非常有益。他發言稱:“歐盟真正的公敵不是俄羅斯或者中國,而應該是恐怖主義。” 馬克龍稱,不贊同北約的使命是將上述兩國指認為該同盟的公敵。本周,兩架法軍直升機在馬里北部打擊武裝分子時相撞,造成13名法軍士兵死亡。目前,在薩赫勒地區法軍已投入4500名士兵,儘管英國與美國提供了直升機、安全人員與情報方面的支持,但法國至今未能說服其他盟國做出更多的重大貢獻。

斯托爾滕貝格則表示,北約的基礎仍然穩固,並重申“歐洲團結不能代替大西洋兩岸間的團結”。他還說,歐盟無法防衛歐洲,北約在歐洲軍事防務方面仍然發揮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他並談到了北約的預算問題稱,從2020年開始,美國將減少北約預算的財政投入,而德國將加大投入以填補預算缺口。另就美方所關心的華為問題,法國經濟與財政部長下轄國務秘書潘尼爾-盧納歇爾在本周稱,雖然法國有審查所有設備製造商、並檢查潛在安全威脅的權力,但法國不會跟隨美國將華為從下一代5G網絡中排除出去。默克爾也在近日參加德國議會辯論中提出,望歐洲各國就下一代5G移動網絡達成共同路線。她此前也談道,不會為個別供應商制定規範。

同樣就這一話題,美國駐德國大使格雷內爾(Richard Grenell)近日猛烈抨擊了德國官員暗示美國對德國構成的安全威脅與中國一樣大的言論,稱這種說法是對駐德美軍的“侮辱”。德國聯邦經濟部長阿爾特邁爾(Peter Altmaier )此前在參加政治脫口秀節目中,當談到數據安全性時稱,2013年美國國安局竊聽德國政要的醜聞曝光後,“德國也並沒有抵制美國”。他稱,“美國也要求他們的公司,藉由反恐的需要,交出指定的信息。”對此,格雷內爾則發表聲明回應稱,“德國政府高官最近將美國與中共相提並論的有關言論,是對數千維護德國安全的美國官兵的侮辱,也是對致力於加強西方聯盟而奮鬥的數百萬美國人的侮辱。”聲明還指,“受到侮辱的還包括中國國內數以百萬計的被剝奪了自由基本權利、並受到關押的公民”。他並呼籲,美國和德國應該在鑒別威脅方面展開合作,以保護民主的根基。

格雷內爾強調,“中美之間沒有道德可比性,所有聲稱可以比較兩國道德的做法,都不僅是在無視歷史,同時也將不可避免重複歷史。”北京方面,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27日的記者會上,對於格雷內爾言論的回應足足用了1700多字的篇幅,幾乎佔據了當天記者會全部記錄的一半。耿爽稱,“美國確實無法在道德層面同中國相提並論。在國際社會大家庭里,中國始終維護和平,促進發展,堅守道義,同各國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美國卻損人利己,唯我獨尊,背信棄義,在世界上大搞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他並指,格雷內爾試圖挑撥中共與中國人民的關係,極其陰險。發言最後,耿爽說,“奉勸格雷內爾先生和美國一些政客,人貴有自知之明,請他趁早放棄偏見執念,停止喋喋不休的反華聒噪,反省美國自身問題。還是那句話,不要高估自己的造謠能力,也不要低估別人的判斷能力。謊言重複千遍依然還是謊言”。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