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柏林飛鴻

眾目睽睽看中國

發表時間:

中國電文的公布和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使中國受到兩面夾擊。德語媒體對中國的批評因得到新的養料,變得更為激烈。但德語媒體同時也把目光對準了本國在新疆的企業,大聲追究他們是否在新疆人權問題上有和中國政府合作的嫌疑。

資料圖片:新疆喀什內部某封閉式地點外觀。2019年攝於喀什2019年6月4日。
資料圖片:新疆喀什內部某封閉式地點外觀。2019年攝於喀什2019年6月4日。 GREG BAKER / 法新社
廣告

瑞士《巴塞爾報》就中國維族人問題寫道,中國電文的發布給中國帶來了壓力,而美國,德國等多個國家也就維族人被關押問題對中國提出批評。人們應向中國多方施壓,以迫使中國改變自己。施壓是有風險的,但是是必須的。中國這一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可能在經濟上予以回擊。 另外,在壓力過大的情況下,中國完全有可能自我關鎖閉。但100萬維族人被關押的狀況是令人難以承受的。這是《巴塞爾報的》觀點。

但《新蘇黎世報》上周日在其網頁上報道說,中國電文在全球公布,沒有在中國帶來什麼影響。人們繼續相信政府。

就特朗普簽署香港人權法案一事,德語媒體普遍看到了中國的憤怒。從報道標題上就能看到這一點。比如,德國《世界報》的報道標題是《中國對特朗普的干預不高興》。《明鏡》周刊的標題是,《特朗普讓中國憤怒》。柏林《日報》的標題是,“北京怒火中燒”。

《新蘇黎世報》寫道:特朗普順從了國會跨黨派壓力,在長時間猶豫後,還是簽署了香港人權法案。特朗普當時猶豫的是,香港條例是不是會給美中貿易談判帶來負擔。前幾天,無論是華盛頓還是北京,都發出了充滿信心的信號,都表示已接近協議的達成了。至於中國現在是不是還是這一態度,就不清楚了。很明顯的是,特朗普認為,簽署香港人權法案的風險是有限的,它至少小於不簽署會帶來的麻煩。這是《新蘇黎世報》的分析。

特朗普簽署香港人權法案後,人們不難預測,香港將難以平靜下來。《法蘭克福彙報》在線12月1日報道說,香港警方譴責一位示威遊行者施暴路人,而中國則指責聯合國人權官員助長香港騷亂。 由於一位清除路障的行人被示威遊行者用金屬打得後腦出血,香港警方譴責說,這樣是可能打死人的。但示威遊行者打算繼續抗議,重複他們的訴求。這其中包括要求自由選舉和對警察施暴展開調查。據香港警方消息,自示威遊行以來,警方逮捕了5800人,近1000人受到起訴。

與此同時,德語媒體加大了對中國維族人人權的關注,並大聲追究本國企業在新疆是否也有責任。《法蘭克福彙報》等報道說,德國在新疆的企業有使用強迫勞工的嫌疑。

柏林《每日鏡報》報道說,在新疆,德國西門子,巴斯夫,大眾等大牌公司都有作業。但一談到中國對維族人的鎮壓時,他們就都表示不知情。比如,巴斯夫發言人不久前就維族人受鎮壓問題表示,企業“知悉新疆地區存在的社會問題。”但巴斯夫“在全球不容忍任何形式的童工和強迫勞工,奴役和人口販賣。”在新疆也是如此。但有中國專家指出,有些工廠大樓就建在再教育營的營區里。政府有前瞻性地將再教育營就建在工業園裡。這樣,強迫勞工不用走遠路去工作。根據一位作者的調查,歐洲有68個國家在新疆有經濟活動。德國企業中,博世、寶馬、戴姆勒、德國鐵路、 SAP、蒂森克虜伯、漢莎等都在新疆有業務。只有阿迪達斯在該地區中斷了與一位中國供貨商的合作。在《每日鏡報》的詢問下,中國駐北京工商會謹慎地表示:在華德國經濟界帶着憂慮關注新疆的發展。德國在華企業非常嚴肅地對待他們在中國的社會責任。

德國《焦點》周刊就維族人的狀況報道說,即便在德國的維族人,也繼續受到中國政府的煎熬。雖然在德國大街上看不到針對維族人的公開攻擊行動,但有專家表示,生活在德國的維族人里,有的帶着內心的傷痕。他們為他們在中國再教育營里的親戚而擔憂。專家們要求德國對中國採取更明確的態度,在經濟上對中國對待少數民族的方式做出回應。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