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分析

華為:步履維艱的法律戰和難以服眾的公關戰

發表時間:

“公主”事件一年來,華為公司深陷眾多爭議的困境,但頻頻反擊。資金雄厚的華為在國內外都有重金聘請的律師團隊可為其戰鬥,但在公關方面;華為卻因小失大引發國內外輿論反彈。

過去10年內,華為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通訊器材生產商
過去10年內,華為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通訊器材生產商 路透社/REUTERS/Tyrone Siu/
廣告

砸重金卻步履維艱的法律戰

5日華為再向美國發起反擊,宣布已在美國起訴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月以全票贊成的結果認定:中國華為和中興通訊兩家企業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因此禁止美國鄉村電信運營商使用本國政府資金補貼購買這兩家公司的設備或服務。

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稱,華為與中興與中國政府和軍事機構存在聯繫,根據中國法律,中國政府可以要求兩家公司配合開展情報活動,認為這會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風險。

華為認為: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聲稱華為威脅美國國家安全,但卻沒有提供任何證據。“華為是一家中國公司,這是他們唯一的借口,” 該做法屬於用行政手段干預市場,違背美國憲法,華為除上訴外“別無選擇”。

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是美國獨立聯邦政府機構,受國會監督,負責規範美國全境廣播、電視、有線、衛星和電纜的國內外通訊。該委員會主席阿吉特·帕伊12月4日表示,計畫提議在未來十年提供90億美元資金幫助美國農村地區建設5G無線電信覆蓋。

華為在美國打官司,甚至起訴美國政府機構,也不惜重金聘請前任美國司法部副部長詹姆斯‧科爾(James Cole)擔任律師。華為這一具挑戰性的選擇看來並不順利。

本周二(12月3日),紐約布碌崙聯邦地方法院法官安‧唐納利(Ann Donnelly)發布了取消科爾辯護資格的命令,該決定的修訂版本將於明年1月10日公布。美國檢察官的理由是:科爾從他的政府工作中獲得了和華為相關的信息,這些信息是不可以透露的,這就構成科爾可能違反司法部職責的風險。

難以服眾的公關戰

華為近來在公關方面投入巨大。彭博社報道稱,華為在今年7至9月期間已在遊說方面花費180萬美元資金,而去年同一時期華為在該方面的花費為3萬美元。與打官司費用相比,以上的公關費用對華為來說並不是問題。

華為總裁任正非屢屢接受媒體專訪,被保釋扣押在加拿大家中的華為首席財務官、任正非之女孟晚舟也數次發表自己的親筆信,儘力爭取更多輿論支持。

在5日記者會上,華為向中外記者播放了一段短片,片中多名華為美國合作夥伴的公司代表紛紛表示,沒有發現華為的設備有任何安全問題。而任正非再次表示,對他的女兒孟晚舟的拘捕行動是帶有政治動機的。

孟晚舟事件一年來,中國國內的輿論一面倒地同情孟晚舟,她的“英雄故事”一年後,卻無意中被一個苦故事所遮掩:華為前員工李洪元被公司控告被關押251天後無罪釋放,李洪元要求華為公司能給自己道歉。華為如果不道歉也就罷了,但卻鼓勵當事人去告華為。此事在中國網絡引起激烈討論。不僅提醒人注意到華為員工的處境,也捅漏了中國公民可被公安長期關押的“特色”,甚至讓更多中國人明白香港人為什麼要發起“反送中”運動。一時間,中國輿論嘩然。網絡上出現新的華為流行語:工作996,辭職251,討論404。

除李洪元外,還有中國媒體報道稱有其他華為前員工在要求離職賠償後被大陸公安羈押。對於中國網絡的激烈討論和批評,華為本周一(2日)在回應中仍然拒絕道歉,並指華為有權利和義務“基於事實對涉嫌違法的行為向司法機關舉報”。

華為首席法務官宋柳平在5日則表示:這幾起事件事件不是勞務糾紛,而是“華為對於涉嫌違法犯罪進行舉報”,這些員工被拘留是“公平、公正、恰當”的。

中央社報道指:網上也流傳疑似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的未公開文章說,此事不是勞資糾紛,李洪元只是棋子,美國在中國的非政府組織和華為競爭對手是幕後黑手。

此外,中國官媒環球時報4日也刊文指:有香港“敵對勢力”,透過微博等社群平台滲透到中國大陸,並參與大陸社會焦點議題,近期的華為事件就出現類似影子。

已遭到刪貼的有關李洪元事件的網絡討論,看來最後又要被“敵對勢力”的大帽子封口了。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