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台灣/政治/中國

國台辦原副主任王在希:最終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是大陸

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原副主任王在希,在周六齣席由《環球時報》舉行的2020年年會議題,二"兩岸大勢:2020統一關鍵節點?"環節中發言表示,台灣明年的選舉是台灣選舉史上少有的一次,特別複雜、鬥爭特別激烈、變化特別無常。他並稱,沒必要太關注台灣選舉誰輸誰贏,因為最終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是大陸。

中國國務院台辦原副主任王在希資料圖片
中國國務院台辦原副主任王在希資料圖片 網絡圖片
廣告

《環球時報》主辦的這一論壇活動得到了除王在希外、包括華中師範大學台灣與東亞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周志懷,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羅援等人的參與。王在希在會上發言提出,他個人的看法是,我們沒必要太關注台灣選舉誰輸誰贏,因為最終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是大陸。連台灣民進黨的人士的研究分析報告也認為,兩岸關係的主導權在大陸。他並稱,所以什麼時候解決台灣問題,用什麼方式來統一,關鍵取決於我們的實力、我們的決心以及各項準備工作是否到位。王在希稱,從宏觀來講,國民黨選勝了,兩岸關係會緩和,但是統一的時間更長。民進黨繼續執政,兩岸關係會緊張,但有可能加速統一的進程。

王在希認為,現在民進黨配合美國的對華遏制戰略,支持"港獨分子"鬧事,不斷給大陸製造麻煩,這樣最終將迫使大陸不得不下決心實現祖國統一,解決台灣問題。 歷史證明,隨着中國的發展強大,統一是歷史的必然。他說,"我有兩個相信是絕對不可能改變的,第一台灣作為中國領土一部分的地位,不可能改變。第二,兩岸走向統一的大趨勢絕對不可能改變。中國發展到今天,台灣獨立已經沒有任何可能。"他指出,我認為未來的五年應該是解決台灣問題的一個關鍵時刻。不管是和平統一,還是迫不得已,採取非和平的方式,我們不要忘記幾十年來中央一直強調的一個方針,解決台灣問題,寄希望於台灣民眾。

王在希說,無論是和統、“武統”,過去存在的一個教訓就是在台灣沒有抓住民心。而對於台灣的民心可以爭取得過來嗎的問題,王在希認為爭取不過來也要爭取,他說,爭取民心做群眾工作本來是我們的“看家本領”,為什麼在台灣同胞面前失靈了?在任何情況下我們一定要繼續把爭取台灣同胞的認同、理解作為我們對台工作的重要內容,與衡量我們對台工作的標準。同樣在論壇中參與討論的原南京軍區副司令、中將王洪光的態度則十分強烈。他發言提出對2020年有幾個判斷,“第一個判斷是,‘台獨勢力’已經在島內佔了多數,這個趨勢不可逆轉;第二個判斷是,大陸民眾與台灣民眾在統獨問題上的意見背向而行,漸行漸遠;第三個判斷是,時不我待,再有5-10年,解放台灣、統一台灣的時候,將是兩岸不可承受之重。”

王洪光稱,“蔡英文講動員年輕人‘芒果乾’(亡國感的諧音),就是這些年輕人已經把台灣作為國家來對待,且這個趨勢越來越快、越來越急。”值得一提的是,蔡英文本人當天在台北參加拉票活動,並與年輕人互動時提醒選民稱,“如果我們這一代人沒有守住台灣,未來上街的很可能就是我們的孩子。” 她說,因為看到香港的年輕人為了爭取民主自由,國中生、高中生都上街頭,台灣的孩子會長大,(立委候選人)林昶佐的女兒、洪慈庸的女兒也會長大,並稱,“如果我們這一代人沒有守住台灣,未來上街的很可能就是我們的孩子。”

事實上,台灣所謂的國家定義也是此次大選辯論中,國民和民進兩黨候選人交鋒的主要話題之一。在周三舉行的總統候選人政見發表會上,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質問蔡英文到底她的國家立場是什麼,到底認不認同中華民國,對此蔡本人回應稱,自己不就是中華民國總統嗎,這屆政府不就是在跟着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在運作嗎。她還提出了作總統應有的素質,指出了本屆民進黨政府的具體成績。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