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中國/政治/國際司法

中國高院支持香港建「一帶一路」糾紛解決中心

在北京政府有意扶植澳門以分散香港金融中心地位之際,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羅東川表示,為創立「一帶一路」國際商事糾紛解決機制,中國法院將「適當引入」域外商業仲裁和調解機構,並支持香港建設區域法律服務和糾紛解決中心。

“一帶一路”示意圖
“一帶一路”示意圖 網絡照片 DR
廣告

最高人民法院昨(27日)早舉行新聞發布會,就提高「一帶一路」的司法服務和保障提出意見,副院長羅東川說,法院需要不斷創新「一帶一路」國際商事糾紛解決機制,強化中國在國際商事法庭的公信力。

他建議,擴大國際商事專家委員的範圍,適當引入域外國際商事仲裁機構和調解機構,鼓勵建立區域性的雙邊或多邊爭端解決合作機制,支持香港建設區域法律服務和糾紛解決中心,建立國際商事糾紛聯合仲裁、聯合調解機制,增加香港專家委員等。

他續稱,中國法院會同時推動國際商事法庭判決的相互承認與執行,不斷擴大中國國際商事法庭的影響力和公信力。

香港不設商事法庭,但有法官專長處理商業糾紛,港府多年前推動香港成為調解中心,並於2015年年底,成立首個由中港兩地主要調解機構共同創立的聯合調解中心 -- 「(中國)內地 香港聯合調解中心」,以應付隨着「一帶一路」開展和「十三.五」規畫而預料增加的商業糾紛。

中國方面,最高人民法院國際商事法庭現有14名法官,上月出版的《中國國際商事仲裁年度報告(2018-2019)》雖未有提及商事法官人員不足,但表明過去三年處理的爭訟「迅速增長,2018年涉案標的額首次突破千億元人民幣大關,標的額上億元案件達171件」;而涉及「一帶一路」的案件已增加到需要專題研究的程度,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在年報中表示,選取了「一帶一路」案之中的263件典型案例進行分析,並提出風險防範的建議。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