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政治

法《世界報》:要不要懼怕新型冠狀肺炎?

法國《世界報》2月15日以科普視頻的方式回答了是否應該懼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在持續近5分鐘的視頻中,《世界報》試圖回答新冠病毒是否很危險或是否應恐懼它等議題。但病毒的未知和不確定性仍讓人們有不少的擔心。

Un technicien examine les résultats des tests de coronavirus à Wuhan, en Chine
Un technicien examine les résultats des tests de coronavirus à Wuhan, en Chine AFP/Archivos
廣告

世衛組織1月30日宣布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已成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而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代表陳旭大使則側重表示,“不必恐慌或反應過度,而應以冷靜、理性、科學、客觀的態度,增強信心,加強合作,繼續做好後續疫情防控工作,共同維護好地區和全球公共衛生安全”。

《世界報》表示:從2019年12月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從2月11日的數據看,確診病例為43138人;1000多人死亡。該報表示,大家懼怕這場疫情是因為死了一些人。它也有可能導致一場全球性的疫情,這在歷史上也曾經有過這類的事情發生。例如1918年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當時全球1/3的人口,也就是5億人感染,2千萬至5千萬人死亡。

《世界報》提出了兩個問題:新冠病毒真的很危險嗎?有沒有道理恐懼它?

《世界報》回答說,今後的情況還將會發生這樣那樣的變化。但根據最近的數據,它的死亡率並不高,在2%左右。2003年的薩斯死了約800人,死亡率是9.6%;埃博拉是50%;禽流感的死亡率是60%,威力很大。

《世界報》表示:新冠肺炎的傳染率不是那麼高。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估算,新冠病毒平均一人傳染給兩個人。如果拿麻疹病例做比較的話,麻疹病人可以傳染給9個人。《世界報》表示:這樣舉例好像有些抽象。

在傳染周期達到5輪或6輪的時候,一共會將有63個人被傳染;而用同樣的周期,麻疹病人的傳染周期末端可以傳染給66430人。

《世界報》表示,所有年齡段的人都可能受到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影響。但年紀大的老人和身體健康出現問題的人當然更加容易染病。身強力壯、抵抗力強的人當然容易被倖免。

那麼什麼情況下新型冠狀病毒會變得危險起來呢?它將來會更加危險嗎?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就要看它今後變異的可能性。《世界報》表示,變異是一個很不確定的話題。當一種病毒侵入人體細胞後,會在宿主細胞內不斷複製自身的基因遺傳信息,實現病毒的增殖。病毒增殖的時候,一旦複製出錯,就是人們常說的病毒發生了基因突變。雖然基因突變的病毒雖然傳染力較上一代病毒會有強有弱,但是變弱的病毒在與人體免疫系統的較量過程中通常會落敗,而傳染力較強的病毒會存活下來,也就是說病毒變得傳染力越來越強,這也就是為什麼科學家們擔心新型冠狀病毒變異的理由。

《世界報》表示,有的變異根本不產生效果,而有的偶然變異使得藥物不起作用,傳染力增強,這就會更加麻煩。

《世界報》表示:“如果人與人之間的傳染持續,病毒就會發生突變。假設開始都是相同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了人,但到了感染後期,人體內就有可能出現許多不同類型的新型冠狀病毒”。而專家們所擔心的也是病毒需要發生幾個變異以適應新環境。


《世界報》表示:很多的未知讓新型冠狀病毒上了很多國家報刊的頭版頭條。該報還表示,一個未知的病毒在人群中散播,病毒的變異會使得它變得更加致命和更加具有傳染性。

《世界報》也表示:該病毒可能不會變得更加危險。由於病毒的不確定性,我們要密切跟蹤,我們無法預測未定的事情。而國際社會也沒有袖手旁觀,讓新的病毒任意傳播和繼續變異。科學家和醫學家繼續培育新型冠狀病毒的樣本,更多了解其傳染途徑。


《世界報》表示,為了最終讓這個病毒消失,我們還需要培訓醫護人員、完善檢測和應急醫療設施。在這同時,研製出藥物和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疫苗是至關重要的。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