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中美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公開較量

發表時間:

2月17日星期一出版的法國各報頭版紛紛聚焦兩大國內新聞話題,分別為:市政選舉日益逼近,總統馬克龍力挺衛生部長比贊(Agnès Busyn)競選巴黎市長,以取代因一段性曖昧視頻曝光而被迫退出的前政府發言人格里沃(Benjamin Griveaux);以及國民議會今天開始審議引發了法國空前大罷工行動的退休改革法案。關於中國話題的報道,除新冠疫情之外,還有:中美兩國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公開競爭、華盛頓加緊確立反華為策略;以及中國與梵蒂岡的歷史性會晤。

法國報紙摘要
法國報紙摘要 RFI
廣告

新冠疫情:中國是否過於樂觀?

一月底以來,新冠病毒的快速傳播引發了普遍恐慌。中國各大城市逐一採取措施,以阻斷疫情。今天出版的《費加羅報》和《回聲報》刊出多篇報道,從不同角度報道了與新冠疫情相關的消息。

《費加羅報》指出:北京方面認為:它為遏制疫情所作努力已初見成效,然而此一觀點並未獲得其他國家的認同。世衛組織周六表示:目前預測疫情發展前景尚為時過早。報道引述法國知名流行病學專家馮達奈(Arnaud Fontanet)的觀點指出:監測疫情發展的真正挑戰目前在中國以外。新加坡、泰國、韓國以及馬來西亞等國的患病人數較多。

《回聲報》則側重報道了北京為遏制疫情而採取的封城手段。該報詳細地報道了這座擁有兩千兩百萬人口的城市如何以區和各個居所為單位,嚴格排除、防疫的情況。

該報引述一名學者的觀點指出:在全面應對疫情的情況下,北京的保密措施,為確切地評估疫情的規模增加了困難。

中美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公開較量

第56節慕尼黑安全會議於本月14日至16日在慕尼黑舉行。《費加羅報》報道指出:本次會議成為美中兩國公開亮劍的場所。華盛頓與北京分別使用了“盜賊”與“騙子”的字眼來指責對方。最激烈的言辭來自美國防長艾斯珀,他抨擊中國共產黨“朝着錯誤的方向前行,以頗具侵略性的軍事態勢對該地區呈現出破壞性並構成威脅。我們必須覺醒”。

報道指出:除了中國南海的領土紛爭外,華盛頓同時對中國的技術發展野心頗為憂心。尤其是中國主席習近平提出的“中國製造2025”,其主要目標,不僅涉及經濟和軍事,還關涉國家科技發展。然而,美國防長卻言辭表示:中國繼續“盜竊政策”,竊取(其他國家)的技術。華為則成為受到抨擊的主要目標。

《回聲報》刊出相關報道指出:美國防長艾斯珀周六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使用了一場激烈的字眼向歐洲國家發出警告:在5G網絡中採用華為技術將面臨巨大風險。他表示:如果我們不明白這種威脅,不就此採取行動,最終有可能連累史上最成功的軍事聯盟-北約。


中國與梵蒂岡的歷史性會晤

中國外長王毅與梵蒂岡外長加拉格爾在德國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舉行了會晤。《回聲報》報道指出:這是中國與梵蒂岡舉行的首次高級別會晤。梵蒂岡在會晤之後發布的公報中指出:兩國外長在會晤中提及中梵兩國關係的“正常發展”,特彆強調了兩國在2018年9月簽署的協議的重要性。

報道指出,最近幾周來,一些捍衛宗教自由團體揭露中國不斷加強宗教立法,但是,目前在人民大學工作的意大利學者、中國宗教問題專家郗士(Francesco Sisci)卻認為:新的立法恰恰表明了北京在宗教政策上的鬆動。過去,法令條款明確要求:“宗教團體必須服從黨的領導”。如今卻表示:“宗教團體是連接中國共產黨與政府和宗教社團與公民的橋樑”。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