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分析

白宮認中國官媒為外國使團 中方驅逐華爾街日報記者

發表時間:

特朗普政府決定給五家中國官媒以“外交使團”待遇,而不是將其視為普通媒體,迫使其向美國國務院申報人員及財產狀況。美國國務院表示,此舉因為中國政府強化了對官媒的控制,習近平以更加挑釁的姿態藉助官媒推銷親北京的宣傳。次日,中國政府決定,將驅逐三名『華爾街日報』駐京記者,理由是該報發表了一篇據指充滿種族主義歧視的文章。

法國『新觀察』記者高潔2015年被中方驅逐,這是當年12月31日高潔抵達北京機場時遭警方檢查的情形。
法國『新觀察』記者高潔2015年被中方驅逐,這是當年12月31日高潔抵達北京機場時遭警方檢查的情形。 © Photo Fred Dufour. AFP
廣告

該報2月3日發表的這篇文章題為『中國是真正的“東亞病夫”』,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稱,『華爾街日報』刊發美國巴德學院教授米德撰寫的評論文章。“詆毀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抗擊疫情的努力”,指責報社編輯還為文章加上了《中國是真正的“亞洲病夫”》這種帶有種族歧視色彩的聳人聽聞標題,引起中國人民的極大憤慨和國際社會廣泛譴責。中方決定即日起吊銷『華爾街日報』三名駐京記者的記者證。並命令三名記者五日內離開中國。三名記者分別是該報北京分社副社長、美國公民李肇華(Josh Chin),美國公民鄧超,以及澳大利亞公民溫友正(Philip Wen)。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迅即反應,譴責中國這一“限制新聞自由”的做法。『華爾街日報』社長表示,該報並無以上述標題辱華的打算。該報對法新社表示,“無論如何,這一文章讓中國不快,我們對此十分遺憾。”但他強調,上述文章刊登在論壇版,該報主管評論版的與報紙的編輯部是“完全分開的兩個部分”。『華爾街日報』向中方做出解釋後,中方稱『華爾街日報』有關負責人上周致信中國有關部門,“強行辯解和搪塞”,“稱該報新聞部與評論部相互獨立,新聞採訪和評論版面互不影響”,黨媒『環球時報』稱,“該報仍然尚未就中方提出的公開正式道歉和調查處理責任人的要求作出回應。”

美國巴德學院教授米德在前述文章中疾呼,新冠病毒將會對中國經濟構成重大影響,同時衝擊全球經濟。他批評中國當局反應緩慢,掩蓋真實的疫情規模,未能有效阻止病毒蔓延。但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認為“該文詆毀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抗擊疫情的努力。”

“東亞病夫”一詞十九世紀出現在西方,被用來描述半殖民地中國的狀況,在中國,“東亞病夫”一詞一直被認為具有辱華性質。中共黨媒『環球時報』周二評論:“『華爾街日報』的編輯們自己把自己綁在了恥辱柱上”。駐華外國記者俱樂部則發表聲明,譴責中方這是“空前的鎮壓措施”,顯示了中國當局威赫外國媒體的企圖。

自2013年以來,至少九名外國記者因北京拒絕延長簽證被迫在簽證到期後離開北京,其中包括於2015年因報道新疆問題而被迫離開北京的法國『新觀察記者』高潔 (Ursula Gauthier) 。

8月份,北京拒絕給『華爾街日報』駐中國記者王春翰延長工作簽證,他與另一位記者溫友正共同撰寫的報道說,警方在調查習近平表弟、現年61歲的澳大利亞公民齊明(Ming Chai)在2017年涉嫌洗錢的問題。

中國驅逐『華爾街日報』記者正好發生在華盛頓頭一天宣布將五家中國主流官方媒體機構認定為“外國使團”,視作中國政府的一部分。這五家媒體機構分別為新華通訊社、中國環球電視網(CGTN)、中國國際廣播電台(CRI)、《中國日報》發行公司,以及《人民日報》發行商美國海天發展公司。

美國國務院官員稱這項決定即刻生效。這五家機構需要向美國國務院提交在美工作人員的姓名、個人資料及人事變動決定,並向國務院登記在美租賃或持有的房產清單。未來這些機構若在美租賃或者購買新的房產也需提前獲得許可。不過,美方的決定對在美國本土的中國記者的採訪活動沒有任何限制。

法新社援引美國國務院官員表述稱:“這五家實體都是中共黨國新聞宣傳機構的一部分,他們直接聽命於最高層,這點毫無疑問。”顯然,此舉是特朗普政府應對中國企圖擴大在美影響力的一個舉措。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2月19日表示,美方做法“毫無道理,不可接受”,中國“保留對此事作出進一步反應的權利”。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