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新冠疫情

防疫偽劣產品流行 防疫指揮部中招購入劣質消毒液

中國武漢肺炎疫情嚴重,防疫物品供應緊張,不少偽劣物品應運而生,檢察院處理案件顯示,有不法份子把二、三層紗布縫製,冒充一次性醫用口罩;部份人出售過期十年且發黴變質的口罩;更有人把劣質消毒液賣給政府防疫指揮部。高檢廳長鄭新儉批評,有關行為嚴重危及人民和前線醫護和防疫人員的健康安全,嚴重影響防疫工作,危害極大,必須從嚴懲治。

疫情中中國街頭行人資料圖片
疫情中中國街頭行人資料圖片 © 路透社圖片
廣告

最高人民檢察院今(4日)早在官網公布新冠肺炎疫情以來的相關執法工作,指截至昨日,檢察機關處理6428宗與疫情相關的刑事罪案,涉及8595人;並就1546宗案件逮捕1826人;審查提起公訴962宗案件,涉及1144人。當中以詐騙罪和制假售假類犯罪為主,其次是包括非法獵捕的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類犯罪。

高檢官網同時發布第四檢察廳廳長鄭新儉就該院公布第四批典型案例作出響應,指這批典型案例與經濟犯罪有關,包括產銷偽劣產品、銷售不符合標準的醫用器材、哄擡物價,涉案物品主要涉及緊缺的防疫物資,例如口罩、消毒劑、酒精等,他透露,有防疫物品被提價高達10至20倍,例如有疑犯把疫情前售價2元的「84消毒液」提價至38元,六天內便謀取了非法經營額100餘萬元人民幣。

他續稱,疑犯犯案主要通過網絡銷售,而由於網絡有利跨區域銷售,出貨及送貨快,涉及範圍又廣,令辦案取證有難度。

為加強打擊,鄭新儉表示,檢方會以快立、快偵、快捕、快訴、快判為原則,以儆效尤,例如浙江仙居檢察機關處理方某某銷售偽劣產品一案,從立案到一審判決只用了八天,做到第一時間向社會傳遞從嚴懲治信號。

據初步統計,檢察機關介入、辦理妨害疫情防控經濟犯罪的案件有1086件,涉及2251人。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