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公民論壇

法國學者看中國公衛體制在新冠疫情中暴露出的問題

發表時間:

自2019年底起,一場規模空前的疫情重創中國。三個月內,新冠病毒導致至少八萬人感染,三千多人死亡,經濟機器幾乎停轉。農曆新年的應有喜慶完全淹沒在恐懼與悲情之中。三個月之後,疫情在中國似乎得到控制,但快速向世界各地傳播。西方國家倉促應戰之際,中國政府開始自詡制度的優越性。中國是否曾2003年的非典疫情重創中汲取了教訓?這次新的大規模疫情暴露出中國公共衛生體系哪些問題?今天的公民論壇節目電話採訪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巴黎經濟學院教師Carine Milcent 女士。她曾在2018年出版一本關於中國醫保體制改革的專著。

正在消毒的武漢某醫院重症監護室。圖片攝於2020年3月12日。
正在消毒的武漢某醫院重症監護室。圖片攝於2020年3月12日。 REUTERS - CHINA DAILY
廣告

新冠危機暴露出中國醫療衛生體制的局限性

法廣:Carine Milcent  女士,您好。17年前中國經歷了一場非典危機。您覺得中國是否從非典危機中汲取了教訓?

Carine Milcent :"中國是否汲取了非典危機的教訓,這個問題很複雜,因為他們那時不會想到還會有新的危機。但如今的中國醫療衛生體制與2003年時的情況已經不可同日而語。2003年,很多中國人都沒有醫療保險。當時的醫保制度與個人居住地掛鉤,這個體系是農民占居民多數的年代遺留下的產物,是以村莊為基礎,然後根據患者病情輕重,由下級醫院轉往上級醫院。但經濟改革使得原來的體系徹底崩潰,2003年非典到來時,中國實際上已經完全沒有免費醫療體系,治病費用非常高,無論是公立醫院還是私人醫院,收費都很高。鄉村醫生把他們職業變成了盈利活動,因為80年代的改革使他們受到雙重擠壓,一方面,受限於農村合作醫療機制,他們掙不到錢,另一方面,農民可以通過土地掙錢。由於農村合作醫療資金越來越少,他們於是開始要求病人付費看病。在2000年前後的形勢是病人看病需要付錢。所以,一旦發生疫情,情況就非常糟糕,看病首先要面對的問題是錢。現在情況已經不同了。現在已經建立了一個醫保體系,分為三種,簡單說就是農村醫保,城市醫保和流動人口醫保(法廣註:新農合已與城鎮居民基本醫保合並為城鄉居民醫保)"

" 中國人很清楚他們的醫療衛生體制遠遠不夠完善,仍然非常脆弱,還有一大批民眾被排斥醫保體系之外。問題是,中國醫生的專業水平不一。專業學習水平隨醫生未來執業地區的不同而有差異。大城市醫生,尤其是三甲醫院都非常出色,醫護人員的專業水平可以說與西方醫院不相上下。但小醫院情況就不同。病人在擔心自己有病而感到不安時,如果有條件,自然會去水平高的醫院。比如武漢,尤其是這次疫情重災區也在市區,所以人們大批湧向醫院,這些醫院立刻爆滿。這很正常,因為大家想象在這裡可以做相應的病毒檢測,這就導致醫院完全不堪重負。微信預約掛號或其他網上預約機制無法應對這種緊急狀況,於是,這種醫療體制的種種弊端此時都暴露出來,完全無法很快地應對大批民眾要求檢測的情況。" 

"另外,即便是那些有能力前往醫院的人,也有醫保問題,因為這些醫療保險可報銷的費用非常有限。還有很多人不能報銷他們的費用。國家承諾對確診病人,報銷檢測及醫療費用,但有些醫院檢測試劑盒都不夠,不能檢測就不能報銷費用……就是說有否能力承擔全部醫療費用與能否接受治療密切相關。" 

法廣:這種以醫院為中心的體系是否也給這樣的疫情危機整體處理帶來困難?

Carine Milcent :"實際上,政府意識到了這種以醫院為中心的體制的弱點,於是成立了很多衛生院。問題是這些衛生院的醫護專業水平不夠,人們自然轉向醫院。這種以醫院為中心的狀況來自患者的選擇。這正是問題所在。2005年到2020年間,政府成立了很多這樣的衛生院。但鑒於患者不願去這些衛生院就醫,政府的另外一個辦法是廣泛開展遠程問診,以便減少人們湧向醫院。但遠程問診在正常情況下,也就是非緊急狀況下,很有用,但出現緊急狀況時,比如出現流行病和由此而來的焦慮不安,就暴露出其局限性,不足以應對需求,顯示政府沒有能將病人引導到衛生院等其他機構,舒緩醫院的壓力,仍然不能形成一個完善的就醫體系。因為人們擔心自己生病時有一種焦慮不安,他們信不過衛生院,感覺那裡的醫護人員專業水平不夠,於是就轉往醫院。這種體製造成人們蜂擁轉向醫院。為緩解這樣的情形,政府開展遠程問診,但這還是不夠。就是說有兩種現象,一是付費就醫,但有些人無力付費,另一個是現有設施的專業水平不足,導致醫院飽和。"

"中國的醫療衛生體制暴露出其應對緊急情況的局限性,這一點很明顯,比如現有體制沒有能力將病人與健康人區分開來,不得不火速建立多家醫院,這種體制無法很好地應對緊急情況,因為它在非緊急情形下,已經不能保證人人得到治療,無論是治療費用,還是診治安排都有問題。中國需要一個更好的、讓所有人都能夠治病的體制。在眼前這樣的危機形勢下,首先需要有危機處理機制,比如一種類似法國的SAMU式急救系統,中國有這樣的機制,但很少。缺少這樣的機制,病人在出現癥狀,需要隔離時,就只能自己想辦法去醫院,這就導致各種不同的人群混雜在一起。急救電話120,既使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也不是非常完善,而這種不完善與是否人人可以接受救治的現實相關,就是說也要看患者是否有錢承擔費用。" 

法廣:這場危機是否本可以不發展到如此規模呢?

Carine Milcent "這真的很難說。在中國,中央政府定出大政方針,一切都權力下放,尤其是預算,所以,邏輯上,應該是湖北省先採取首批措施。但時間問題值得討論。首例病人好像是在去年12月初出現,也就是在春節返鄉潮開始以前。但應對措施出台時,已經有一大批人踏上回鄉之路。因此已經有大規模人員流動,這一點的確可以指責。但我們看到的局面是,不管怎樣,疫情中心只局限在武漢、湖北。我們當然可以批評,但倘若他們的危機處理真的太差的話,我們可以想象會在其他完全不同的地點,出現其他疫情中心,但我們沒有看到這樣的情況。我的確很難說他們危機處理不力。因為儘管有中國新年,儘管有大規模人員流動,疫情最嚴重的地區,還是只是湖北省。就是說他們還是把疫情控制在了這一個地區。其他地方雖然有病例出現,但數字有限。看看現在歐洲的情況,好幾個國家都出現了病例。"

"我認為有兩點 :首先,我認為,毫無疑問,中國的衛生體制還不成熟,因為還有太多的人不在這個醫保體制中,太多的人無法接受治療,但是,另一方面,很不情願地說,僅就這次疫情而言,這樣的體制確實能強有力地控制人民。比如,是否佩戴口罩。戴口罩的意義在於避免將病毒傳染給別人,中國是一個非常專制的國家,一旦做出決定,就必須立即執行。武漢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 

中國得以控制疫情,但這不能歸功於專制

法廣:中國官方媒體的確近期也一再強調這場危機體現出中國的制度優越性,某些國家的領導人也借 此稱讚中國政府的危機處理。中國的體制比其他體制下的國家,比如法國,更有能力應對這樣的大規模危機嗎?

Carine Milcent : "這個問題非常非常複雜。中國是一個專制國家,政府下令不許出行,人們就不得不呆在家中,政府可以全面管理民眾,政府想強加一項措施,就可能做到。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我們目前完全不知道這樣做的經濟後果是什麼。比如在歐洲,歐洲有很多免費救治的機制,所以,這樣的疫情應當不至於擴散,因為人們可以接受到治療。意大利政府關閉了學校,但目前並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既使在中國,封閉措施的效果也不是立即就出現。意大利也採取了封城措施,這些措施非常嚴格。意大利並不是專制體制,但人們還是接受了這些措施。就是說,在發生嚴重危機的情況下,人們可以理解這些隔離措施的必要性,既使不是專制體制,人們也有能力聽從這樣的措施。"

"至於中國可以從這次疫情中汲取這樣的教訓,我想現在說可能還太早。這個問題很不好回答,中國是一個專制國家,它的確成功地對4000萬人採取封鎖措施,由此控制了疫情地進一步擴散,但我並不認為這是專制的功勞,專制國家以專制方法做到這些,但我想,每個個體面對這樣的疫情的時候,是有能力遵守那些對自身有益的正確指令的。"

公衛危機暫緩,社會危機將接踵而至

Carine Milcent女士認為,中國新冠病毒公共衛生危機雖然開始平息,但一場經濟與社會危機將接踵而至:

Carine Milcent :"中國的應對措施完全忽視了經濟層面的問題。很多中國人都沒有保險,很多人的工作並不是正式工作,封城措施使得他們在這期間沒有了收入,這樣做是否人道 ? 很多人一連幾周只能靠積蓄生活,他們可能也因此失去工作,因為他們的僱主未必還能繼續僱傭他們。這些措施會有社會後果。目前,這個問題還沒有引起足夠重視,人們目前只關注公共衛生層面,中國的社會不平等現象已經非常嚴重,這場疫情有可能使情況變得更糟。專制體制可以瞬間凍結一切,而不考慮人們是否有繼續生活的經濟來源。有人說政府會保證人人有收入,但發放工資的是企業,外國企業可能不得不這麼做,但對於中國企業來說,問題就比較複雜……所有這些情況我們都不知道,大家關注的都只是疫情數字,看到感染人數降低當然很高興,但對很多人來說,這可能是新難題的開始,因為沒有收入了。我們現在還不能量化這些情況,未來一年,會有更多信息。現在,大家都在稱讚中國的危機處理,但忽視那些生活無着的人,那是很大一批人。我想中央政府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在想辦法避免危機爆發。"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