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教育

中國命各校加強新時代勞動教育 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新人

中共中央、中國國務院3月26號發表意見,要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全面加強中國各級學校“勞動教育”,包括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將“勞動素養”作為升學參考依據,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觀念,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

中國北京大學資料圖片
中國北京大學資料圖片 路透社圖片
廣告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20日發布《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要求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中小學勞動教育課每周不少於1課時。具體來看,學校要對學生每天課外校外勞動時間作出規定。勞動素養將成為高一級學校錄取參考依據。

意見基本原則中更強調,要堅持黨的領導,圍繞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着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把准勞動教育價值取向,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崇尚勞動、尊重勞動,增強對勞動人民的感情,報效國家,奉獻社會。

普通高等學校要明確勞動教育主要依託課程,其中本科階段不少於32學時。大中小學每學年設立勞動周,可在學年內或寒暑假自主安排,以集體勞動為主。文件指出,根據需要明確教學目標、活動設計、考核評價、安全保護等勞動教育要求。家庭要鼓勵孩子掌握洗衣做飯等必要家務勞動技能,每年有針對地學會1至2項生活技能。

官媒新華社報導稱,這項針對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是為“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而提出。

這項意見指出,近年來中國一些青少年中出現了“不珍惜勞動成果、不想勞動、不會勞動“的現象,勞動的獨特育人價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視,勞動教育正被淡化、弱化,全黨、全社會必須對此高度重視。

 意見還要求,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大中小學,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與德、智、體、美育相融合,促進學生形成 “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意見提出,要“全面構建體現時代特徵“的勞動教育體系,把握勞動教育基本內涵,明確勞動教育總體目標,牢固樹立 “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

、勞動最美麗”的觀念。

  這項意見明確提出,要設置勞動教育課程,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確定勞動教育內容要求,針對不同學段、類型的學生特點,以“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為主要內容,開展勞動教育。 同時健全“勞動素養評價”制度,把評價結果作為衡量學生全面發展情況的重要內容,作為評優評先的重要參考和畢業依據,作為“高一級學校錄取的重要參考或依據”。

 意見說,要鼓勵尖端企業,為學生體驗現代科技條件下的勞動實踐新形態、新方式提供支持。並支持學生深入城鄉社區、福利院和公共場所等參加志願服務,開展公益勞動,參與社區治理。

中央社評論指出,“勞動教育”曾是中共建政頭30年間,在各級學校頗為重視的教育環節,一些地區甚至經常排定學生在校內外進行“義務勞動”。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