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媒體/新冠疫情

記者無疆界:中國若有新聞自由或能避免新冠大流行

記者無疆界組織網站刊文表示,如果中國有新聞自由,中國政府沒有對媒體實施嚴格控制和審查制度,新冠病毒可能不會導致全球大流行的局面。

© AFP
廣告

記者無疆界24號在網站上刊出的文章說,如果中國沒有控制和審查,中國媒體本來可以更早讓大眾知道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的嚴重程度,可以挽救上千人的生命,或許還能避免全球大流行。

記者無疆界組織(RSF)解釋稱,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的研究人員在3月13日發表了一篇分析報告,裡面提到雖然中國在1月20日採用了初步防範措施,但當初要是提早兩周實施,中國境內的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應能減少86%。

歷史不可重寫,但記者無疆界組織的這篇文章還是列出危機初期發生的一覽事件表予以分析和說明。

 2019年12月20日,首名確診病例出現一個月後,武漢市已有60名患有類似薩斯SARS不明肺炎的病人,其中幾人常去華南海鮮市場。武漢市當局本來可以通知記者, 但卻認為相關消息不適合傳達給媒體。

2019年12月25日,武漢市第五醫院消化內科主任 呂小紅開始聽說醫護人員遭感染的案例,並在1月第1周開始懷疑這種傳染病有人的傳人的現象。記者無疆界評論說,要是中國記者的消息來源不會遭受從上級訓誡到長期監禁等程度不一的懲罰,呂小紅本應能盡其職責向媒體發出警報。

    2019年12月30日,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和幾名醫生警告大家都有“類似SARS的冠狀病毒”,其中8人(包括後來染病去世的醫生李文亮)後來在2020年1月3日因散布“虛假謠言”而遭武漢警方起訴。記者無疆界認為,如果從這天起,吹哨者發出的信息被媒體和社交網絡進行自由傳播的話,人們可能會有危機意識並向政府施壓採取阻止病毒散播的措施。

  中國在12月31日正式向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出警報,但一邊又大量審查微信討論平台上跟疫情相關的關鍵字。而如果沒有審查機制,記者就可以在擁有上億活躍遷用戶的微信上發布報導,提供預防性建議。

 2020年1月5日,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教授張永貞的團隊成功為病毒基因排序,但有關當局似乎不願公開。11日中國出現首例死亡案例,研究人員當天在開源平台上報消息,結果被要求關閉實驗室作為懲罰。記者無疆界評論稱,如果中國政府透明化,立刻將病毒基因排序在科學刊物上公布,國際社會或許可以爭取到研究和開發疫苗的寶貴時間。

記者無疆界繼續指出    1月13日,泰國出現中國境外首例冠狀病毒確診病例是來自武漢的遊客。要是國際媒體能在1月13日前取得中國當局掌握的全部疫情規模相關資訊,國際社會可以對這場危機進行進行評估,進行了充分的心理準備,降低了疫情在中國境外擴散的風險,也許還能避免疫情演變成全球大流行。

記者無疆界組織的最後說,2019年在該組織評估的全球180個國家中,中國新聞自由度排名為177。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