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柏林飛鴻

德國《明鏡》周刊:中國利用新冠危機提升自己的形象

發表時間:

在抗擊新冠疫情的戰鬥中,中國的舉動以及美中因新冠危機發生的爭吵多次成為德國關注的話題。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德國總理默克爾資料圖片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德國總理默克爾資料圖片 路透社圖片
廣告

德國外長馬斯上周五就中國修改武漢病亡人數感到憂慮。他說,“我們看到武漢的數字再次得到修改,這當然令人擔憂。”他要求中國就新冠病毒加大透明度,並建議中國改變文化習慣。

德國《圖片報》就新冠疫情對中國提出了強烈批評。4月15日,《圖片報》刊文,提出是不是應該"要求中國為新冠疫情給各國造成的損失買單"的問題。文章援引法律界人士和德國部分議員的看法,認為中國在新冠疫情爆發初期信息不透明甚至刻意隱瞞,拖延了全球防疫步伐,因此有理由考慮要求中國承擔法律責任。該報甚至列出了一份"賬單"。

中國駐德國大使館迅速做出了反應。駐德國大使館發言人16日致函圖片報總編,表達"強烈不滿"。發言人在信中稱,"攻擊中國的報道用心險惡,不僅缺乏基本事實和清晰的時間線,而且逾越了審慎、公正等最起碼的新聞報道底線。其所謂的"算賬"實際上是在煽動民族主義,鼓吹偏見和仇外仇華情緒。這不僅與中德兩國人民的傳統友好背道而馳,也有悖於公眾對新聞嚴肅性的認知。"

4月16日,《圖片報》再出重拳,發表主編萊歇爾特(Julian Reichelt)致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一封公開信,不僅回應中國駐德大使的指責,更將批評矛頭直指北京領導最高層。萊歇爾特的批評十分尖刻,有些說法富有挑釁性。他說:"您關閉了每一家批評性的報紙和網頁",卻不去監管野生動物市場。"您不僅監控民眾,而且危害他們--並危害全世界。" "中國最有力的出口產品是新冠病毒,雖然沒人想要,卻傳遍全球。"“新冠病毒早晚會成為您的政治終點。”該報還引用了華盛頓郵報有關病毒是從"研究蝙蝠的武漢實驗室"里泄露出來的未經證實的說法。

4月17日,中國德國大使館發言人再度予以還擊,稱這是“再度對中國進行治誣衊,重彈不實論調。中國駐德國使館再次表示堅決反對和強烈抗議。”中國為抗擊疫情採取了最全面、最嚴格和最徹底的舉措,取得了階段性重要成果,為其他國家抗擊疫情爭取了時間、積累了經驗。關於病毒源頭問題,這個是科學問題,應該交由科學家和醫學專家去研究。世衛組織負責人和國際知名醫學專家多次表示,所謂“實驗室泄露”等說法毫無科學依據。

就美國總統特朗普威脅要讓中國為新冠病毒買單一事,德國《經理雜誌》4月19日寫道:特朗普現在在背水一戰。美國人民對特朗普的危機處理能力的信任正在消失。2/3的美國人認為,特朗普對新冠病毒的威脅反應太遲鈍。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比美國的病亡人數要多。美國在鬆動管控時,已出現了歷史性的大量失業現象。能否在11月再次當選的特朗普受到的壓力越來越大。特朗普於是在逃躲時,反戈一擊,要求中國為沒有將病毒鎖定在中國買單。

《明鏡》周刊認為,中國正在利用新冠危機,通過對世界各地包括對德國的援助行動,擴大自己的名聲。中國批評《圖片報》主編給習近平的公開信,批評《明鏡》周刊三月曾將病毒冠名為“中國製造” ,這說明北京對批評很敏感,中國非常關心自己的國際形象。中國的宣傳機制正在盡最大努力,改變中國公民對這場危機的看法,從而有利於自己。中國不再願意被視為是將病毒傳播到全世界的國家,而是更願意將自己打扮成一名抗擊病毒的戰士,特別是一名富有團結精神的扶持者。不管全世界哪裡有困難,中國都會前往救援。中國通過官方媒體播放了中國在世界範圍內的救援活動。最明顯的一個例子是,塞爾維亞總統在中國的援助物資到達時,親吻了中國國旗。中國在歐盟也很活躍,西班牙,法國,奧地利,德國,意大利都獲得了醫療設備。中國醫生也來到了意大利。意大利外長談到這一點時,挖苦歐盟說:“還是有人願意幫助意大利的。”而羅馬與北京的關係在新冠危機之前就已經很親密了。意大利是第一個加入中國絲綢之路倡議的西歐國家。

《明鏡》周刊繼續寫道:北京在德國也能給自己加分。德國海因斯貝格地區受到的病毒打擊尤其沉重。該地區領導Stephan Pusch 寫信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求援。中國於是提供了15000份口罩。吳懇大使許諾說,還會提供更多援助物資。自民黨籍政治家福格爾批評說:“問題不是出在中國的援助,而是隨之而來的宣傳。這些宣傳想顯示的是:歐盟軟弱,不團結,爭吵不斷。”

《明鏡》周刊透露說,德國政府對中國的宣傳攻勢感到憂慮。國防部三月發出的一份分析報告警告說,北京在危機期間,不怕散布假消息,並利用感染數據,提升自己的形象。中國提倡這樣的說法:該病毒在本國已經被擊敗,現在是外國正在威脅安全。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