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世界報

中國為何要強行在香港實施國家安全法?

發表時間:

法國世界報駐華記者勒梅特撰寫的文章指出,香港發生的事情和北京的反應,說明了中國政權和西方在觀念上存在的分歧。

法國世界報
法國世界報 RFI
廣告

中國全國人大預計將於5月28日星期四通過一項旨在“維護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國家安全”的法律。這部被稱之為是港版國安法的法律,以及香港人上周末因此再度走上街頭的內容佔據着周一下午上市的法國世界報的頭版中央位置。

在世界報的國際版面,該報駐華記者勒梅特(Frédéric Lemaître)撰寫文章,分析了中國為何要強行在香港實施國家安全法。

文章首先寫道,對於北京來說,造成當前局勢的,是這麼一個失敗:自前英國殖民地香港於1997年被移交給中國以來,香港當局從沒有能夠落實《基本法》第二十三條。《基本法》第二十三條規定,香港當局通過立法,禁止“任何叛國,分裂國家,煽動叛亂和顛覆的行為”。2003年,香港當局試圖通過第二十三條,但是在民眾的抗議下,放棄了。當時,北京的感覺是自己被背叛了。從此以後,所有重大的政治改革都被凍結了。迄今為止,第23條從沒有被頒布過。與此同時,憲法規定的香港行政長官普選制,香港人也沒有得到。

自2003年以來,圍繞第23條的辯論一直反覆不斷。2019年,因香港政府試圖通過引渡法所引發的“反送中”抗議運動,讓第23條再度成為辯論的主題。去年6月9日和16日香港發生的兩次超大規模抗議活動讓北京大吃一驚。此後,香港中聯辦主任被更換,香港立法會大樓遭到佔領和破壞,中國國旗數次被褻瀆,去年8月份香港機場遭到入侵和佔領,這一切促使北京迅速地將示威者定性為是“分離主義者”和“恐怖分子”,並把他們和“顏色示威”相提並論。

5月23-24日的《中國日報》社論說,對北京來說,保護國家安全是“特別行政區的憲法責任,不是一個它可以酌情決定的選項”。2019年10月底的時候,中共中央全會已經指出,應該“嚴格按照香港的《憲法》和《基本法》嚴格管理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說白了,就是要落實第二十三條。

根據中國政府的說法,破壞香港經濟的,是自2019年夏季以來肆虐香港的混亂,而不是對示威活動的鎮壓。北京當局對香港民主派在2019年11月的香港區議會選舉中取得的成功保持沉默,北京當局認為,香港反對派主要得力於西方國家對他們的支持。因此,5月24日星期日,在回答有關香港局勢的問題時,中國外交部長王毅首先重申,“不幹涉是國際關係的基本原則”。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還說,“中美兩國的社會制度不同,這是兩國人民所做出的選擇不同,(必須)尊重他們(...)”。王毅還表示,“中國打算捍衛自己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捍衛自己合法的發展權,捍衛自己的尊嚴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中國沒有計畫要做出改變,更沒有計畫要取代美國。現在是美國放棄一廂情願改變中國的時候了,”王毅然後指責華盛頓讓中美兩國處於冷戰的邊緣。

中國政權和西方在觀念上存在的分歧

勒梅特撰寫的文章指出,香港發生的事情和北京的反應,說明了中國政權和西方在觀念上存在的分歧。4月27日星期一,美國國家亞洲研究局(NBR)的研究員Nadege Rolland在美國國會一個委員會前總結說,“西方認為促進自由民主可以促進全球的和平與繁榮,但中國共產黨認為,在世界範圍內推廣所謂的“普世價值”,這才是世界上衝突和混亂的元兇。

勒梅特撰寫的文章表示,對於北京來說,這些“所謂的”普世價值觀就像國際條約一樣,只是力量較量的結果,這種力量較量在20世紀下半葉是有利於西方的,但已經不再符合如今這個以中國崛起為特徵的世紀。

世界報的文章表示,從中方的角度來看,當情況發生變化的時候,諸如合同之類的國際條約是可以重新被質疑的。西方人批評中國不尊重1984年的中英聲明,在這一聲明中,北京承諾給予香港為期50年的“高度自治”。就這一聲明,中國外交部過去曾幾次稱,這一聲明是“歷史文件,不再具有任何的實際意義”。

2019年8月16日,香港抗議者呼籲華盛頓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香港抗議者的呼聲被聽到了。這一法案在去年秋天時被通過,並獲得了特朗普的頒布。但是,對於北京來說,這一法律正是一個已經過去了的時代的象徵。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