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台灣/中國/社會

馬英九堅持呼籲平反六四 江啟臣:支持民主自由人權立場不變

台灣前總統馬英九在周四通過臉書表示,“每年的今天都呼籲中國大陸面對、平反這個歷史悲劇;大陸目前已有更成熟的條件走向更多元、開放的民主社會,處理‘六四事件’遺留的傷痛,可以作為政治改革的第一步。”中國國民黨主席江啟臣亦稍早通過臉書指出,“國民黨將以各種方式支持這股‘爭取民主、自由、人權的洪流’的立場不會改變,‘眼睛不會蒙上,耳朵不能捂上;面對心中真理,我們不能沉默。’”

台灣前總統馬英九與國民黨主席江啟臣資料圖片
台灣前總統馬英九與國民黨主席江啟臣資料圖片 © 網絡圖片
廣告

馬英九在文中寫道,“六四事件遲遲未能平反,異議人士因言論遭到拘禁,國際社會對大陸的人權印象,始終停留在‘六四’年代。這種負面觀感變成甩不掉的包袱,不但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減輕,反而越來越沉重的壓在中共肩頭上,成為大陸振興中華、融入世界的障礙。”他認為,“ 31年前‘六四’所帶來的創傷,在世人心中留下對大陸強烈的‘不信任感’。這也是為何‘一國兩制’下的香港,與大陸之間矛盾不斷升高的原因。2003年所公布的《基本法》第23條遲遲難以立法;2019年《逃犯條例》修訂遭港人強烈‘反送中’而撤案;今年‘人大’制訂‘香港版國安法’掀起風暴,主要都是因為對北京當局的不信任。因此,我也要特別提醒,1997年香港政權移交前,中共對於‘一國兩制’曾公開承諾‘港人治港、高度自治、50年不變’;若違反承諾,大陸與香港的鴻溝將繼續加深,更不被港人、甚至台灣人所信任。”

馬英九說,“這些年來我不斷提醒大陸當局,自由、民主、人權、法治是台灣的核心價值,如果在這些議題上,大陸做得更積極,雙方距離就可以拉近:反之,距離就會拉開。同樣的,大陸落實自由、民主、人權及法治,才可望化解陸港之間的矛盾。”他續稱,“沒有平反的‘六四’,象徵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的欠缺,成為部分人士‘反中’源源不斷的柴火。大陸目前已有更成熟的條件走向更多元、開放的民主社會,處理‘六四事件’遺留的傷痛,可以作為政治改革的第一步。我持續期盼大陸當局能秉持‘面對歷史,就事論事,是非分明;面對家屬,將心比心,療傷止痛’心態,踏出勇敢的第一步。也唯有如此,才能走出‘六四’陰霾,兩岸關係才能進一步提升。”馬英九此後還聯繫這一話題對台灣的現狀和蔡英文政府的記錄加以評論。

江啟臣則於稍早表示,“ 1989 初夏,北京天安門廣場,豎起自由女神爭民主。那一年,中國大陸人民對於政治改革、民主自由的訴求,是中共當局在講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時,始終不能迴避的歷史事實。”他說,“天安門事件的三十一年後,身在寶島台灣的我們,該用什麼樣的視角關照六四?我認為有四個重點。”他指出,“首先,我們無法忽視歷史連結。1989 年天安門的悲劇,牽動了年底柏林圍牆、隔年三月台北學運的氛圍,也間接形塑了我們面對的世界。我們持續談論六四,從來不是‘糾葛過去’,更是要了解當下與未來,我們所面對的複雜世界。”

江啟臣說,“我們要撫慰傷痛。三十多年過去,當年的‘天安門母親’們也走入生命遲暮之年。年華逝去,但對她們而言,這些記憶與傷痛不可能消失,仍在等待一個遲到的交代。”他談到,“我們更該展開世代對話。我們需要看見,不同世代的價值、記憶的不同。分歧的看法感受,本身也是歷史結構的一部分,需要的不是互相指責,而是相互的理解。”他提出,“我們要回歸價值。不論時間流逝,我們仍必須回到最根本的問題:我們相信什麼價值?國民黨曾在1989年的 518 公吿中闡明:‘政治民主化、經濟自由化,是不可抗拒的世界潮流,也是本黨的奮鬥方向’,並承諾將以各種方式支持這股‘爭取民主、自由、人權的洪流’。三十一年後,國民黨的立場不會改變。”他最後強調,“眼睛不會蒙上,耳朵不能摀上。面對心中真理,我們不能沉默。”

此外,國民黨前主席朱立倫也在臉書發文說,“槍桿子也許可以出政權,但無法平天下。民族復興是依靠人民,不是依靠軍隊。”朱立倫稱,“國民黨如今雖然在野,但從來沒有忘記國父孫中山辛苦建立中華民國、追求民主自由的初衷。來到台灣以後的國民黨,能對二二八事件進行道歉與賠償;也能在30年前同樣面對學生與社會聲音的歷史時刻,做出有別於中共當局的抉擇;今天更開始思考轉型正義的歷程當中自己應該扮演的角色,與台灣社會共同前進,這是國民黨與中共絕對不同之處,也是中國大陸當局未來值得思考借鏡的寶貴經驗。”

朱立倫提出,“六四不只是中國大陸的事,也是全球曾經並肩聲援過的一頁歷史。輕忽六四,不只是輕忽中國大陸,更是輕忽了中華民國最重要的堅持‘民主自由,人權法治’。”他寫道,“在台灣繼續紀念六四,不只是為了維護台灣本身的民主自由、聲援香港的法治與人權,更是為了反對暴力與戰爭、追求兩岸四地有朝一日能夠共同呼吸自由空氣願景而努力。真正的民主自由的到來,才會是兩岸心靈距離能夠真正靠近的時刻,到時也才會有真正的繁榮與和平。”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