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印邊界衝突

中印邊界衝突:世界面臨新冷戰?

中印邊境發生流血衝突,立即引起德語媒體和德國政界的關注。德國外長馬斯很快表示,將儘力進行外交斡旋,以便中印邊境緊張局勢得到控制。《南德意志報》也很快呼籲,中印雙方該冷靜下來。

6月20日,印度加爾各答爆發反中國示威。
6月20日,印度加爾各答爆發反中國示威。 REUTERS - Rupak De Chowdhuri
廣告

德國《商報》周六報道說,中國將邊境發生衝突的責任歸咎於印度。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周五在北京表示,加勒萬河谷事件是發生在中國。雖然1962年中國贏得了中印邊境戰,但邊界問題並沒有通過戰爭變得更清晰。現在是45年以來,士兵首次在中印邊界衝突中喪生。而暴力也正在成為兩國經濟關係的負擔。

 

《新蘇黎世報》寫道,中印兩國為從來就沒有過的邊界而爭吵。衝突發生後,印度總理莫迪起初處境不佳。因為他此前一直不希望和中國發生衝突。他對中國的猶豫會被看成是一給弱點。長期以來,中國一直在破壞印度在該地區的領導地位,中國支持印度敵對的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地區建造一座大水壩,而印度宣稱自己對該地區擁有主權。該水壩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一部分,巴基斯坦是其重要合作夥伴。中國也在尼泊爾發揮影響力。分析家們認為,衝突意味着邊界政策的轉折。印度本來想儘可能地凍結衝突,但這一策略失敗了。而中國則可能逐漸將邊界線朝印度方向推移。

 

德國《明鏡》周刊認為,北京正在毫無顧忌地擴大權力。但歐洲,美國,印度現在都出現了反華情緒。在許多國家,抵抗北京的力量正在增長。世界是否正面臨新冷戰的到來?在這個時刻,德國可以發揮關鍵作用,調解緊張局勢。

 

柏林《每日鏡報》指出,隨着中國的崛起,中國動用軍隊維護利益的意願急劇增加。中印邊境衝突相互鬥毆致死,非常野蠻。但幸好沒有開槍。如果開始射擊,民族情緒可能會失控。亞洲的戰爭風險在增加。在全球範圍內,亞洲已經取代歐洲,成為更具戰爭風險的大陸。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