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十字架報:中國在太平洋地區影響力的一次勝利

發表時間:

6 月24日出版的法國各報關注的焦點各有不同。《費加羅報》聚焦法國綠黨期待在第二輪市政選舉中贏得多座大型城市市長寶座,從而為競選下屆總統奠定基礎;《回聲報》關注疫情後的歐洲經濟復蘇局面;《解放報》則繼續突出種族歧視的話題;另外,剛剛步出新冠疫情危機的法國民眾的情緒以及一些大型企業不顧員工利益繼續外遷、關閉部分工廠的消息,則是《十字架報》和《人道報》分別關注的焦點。此外,太平洋島國基里巴斯總統大選落幕,親北京的現任總統成功連選連任,以及針對新冠疫情的重新審視,是與中國相關的話題報道。

法國報紙摘要
法國報紙摘要 RFI
廣告

基里巴斯親北京總統獲選連任

太平洋島國基里巴斯周一舉行總統大選,親北京的現任總統馬茂(Taneti Maamau )當選連任,而台灣與該國恢復邦交的期望則因此落空。《十字架報》刊出報道指出:經過一場激烈的選戰,馬茂再次當選,這是中國在太平洋地區影響力的一次勝利。兩名參選的總統候選人圍繞着一個問題展開激烈角逐:究竟與中國繼續保持關係、還是恢復與台灣的關係?近年來,該國圍繞此一話題展開的爭論十分熱烈,也多次調整與中國和台灣的關係。

基里巴斯總統馬茂上一次於2016年當選。2019年9月,他突然決定選擇北京,從而中斷了與台灣保持了多年的外交關係。作為太平洋的一個小小島嶼國家,基里巴斯幾乎與世隔絕、貧窮,時時擔心水位上漲帶來的威脅,格外需要選擇可為其基礎設施建設埋單、幫助其實現經濟多樣化的、具有戰略意義的合作夥伴。中國恰恰利用了這一點。報道引述法國軍事學院戰略研究所(Irsem)一名負責人(Benoît de Tréglodé)的觀點指出:中國利用金錢外交,通過財政支持,獲得了一些需要援助的國家的認可。中國的做法可謂一箭雙鵰、甚至一箭三雕。對此,中國問題專家韋龍(Emmanuel Véron)分析指出:中國正在國際舞台上編織着一個戰勝台灣的網絡,展開着一場遠距離的較量。此一戰略運轉良好,至今與台灣保持外交關係的國家僅剩下15個。這也是中國擴大其在與美國富有爭議的太平洋地區影響力的一種方式。另外,太平洋地區還為北京通過海陸推行其巨大商業項目-絲綢之路提供了方便。今年一月,基里巴斯總統馬茂到訪北京,與中國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等文件,從而進一步鞏固了與中國的關係。

世衛組織對北京-華盛頓戰爭感到厭倦

《解放報》在網站刊出的一篇報道中,披露了無國界記者組織主席韓石(Pierre Haski )拍攝的一部紀錄片將於本月30日在德法公共電視台(Arte )播出的消息。此片通過對包括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內的政界人士及多方專家的訪談,重新審視了新冠疫情危機以及資金有限、管理薄弱、陷入中美之間緊張關係的世衛組織的作用和缺陷。韓石在影片中指出:面對全球最嚴重、且蔓延迅速的疫情局面,世衛組織猶豫不決、反應遲緩。這場危機反映的是我們所在時代的混亂。

1月23日,當世衛組織承認疫情的存在並有人傳人的現象時,實際上就已經浪費了大量的時間。而北京則希望避免出現恐慌、保留新年慶祝活動,尤其是要避免承擔錯誤。當特朗普提及“武漢病毒”以及“中國政府早期隱瞞疫情、貽誤了防控時機”時,中國則抨擊美國政府兜售“政治病毒”。

圍繞世衛組織展開的衝突,凸顯了新的力量平衡:西方結束了在聯合國重要機構中的統治地位。關於中國的具體打算以及其他成員國在世衛組織中的責任,法國總統發表看法認為:重要的是要了解中國在步入已經建立的國際秩序時,會否通過改變自己的方式來適應這些普遍價值觀,還是由它來改變國際秩序。

目前,特朗普政府退出了多個重要的國際組織,歐盟比以往更加分裂。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不無遺憾地表示:多邊主義處於危險境地。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