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國安法

如何評估香港自由被國安法打壓?且看六點

《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引用《自由之家》的一篇文章分析指出,一旦香港國安法實施後,有六個關注點可以判斷香港的自由度受到侵蝕或甚至消失。根據國安法條文,反涉嫌從事“分裂主義”、“顛覆國家”、“恐怖主義”以及外國介入者,都將面臨刑事的起訴,而這些正正就是長達一年香港街頭運動所反對最力的目標,再加上北京將可以派出國內的國安人員自由在港活動,這會增加當局對反對者的監視、恐嚇甚至可能用北京的一套來對付習慣於發表言論自由的政治評論員。

香港數萬人7月1日不顧禁令上街遊行,反對即日實施的港版國安法。
香港數萬人7月1日不顧禁令上街遊行,反對即日實施的港版國安法。 REUTERS - TYRONE SIU
廣告

中國法律問題研究專家孔安遠(Jerome Cohen)預測國安法一旦實施,香港將出現大規模的逮捕,而下列的六大環節將值得觀察,作為判斷國安法對香港自由的影響。

1. 拘捕新聞業者。自從去夏的反修例運動以來,香港暴力對付記者的事件有所增加,偶然更有拘捕事件,例如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就因為參與示威而被逮捕,但至今仍未有記者因為被捕。需要注意的是,今後有沒有像中國大陸般的逮捕記者行動,包括隨之而來的大陸式審訊。

2. 懲罰不聽話的傳媒。1928年成立香港電台(RTHK)是納稅人透過政府的撥款運作的媒體,直至最近都享有很大程度的編輯自主,同時是一個廣受敬重的媒體,但近年其自主性已備受侵蝕,五月底當國安法立法消息一出,香港電台的電視諷刺時事節目《頭條新聞》,相信在港府的壓力下,因次而被結束。香港電台今後是否逐步,或驟然之間變成港府的一個喉舌,而其他私人擁有的傳媒會否因為報道敏感的議題而被處分和吊銷運作,也值得觀察。

3. 追溯控訴。現在很多港人都紛紛關閉他們的社交網站帳戶,例如過去他們依賴作為號召遊行示威的Telegram網站,並同時紛紛購買翻牆軟件,以免他們的言論成為未來被起訴的證據。因次,是否有人因為國安法實施之前的言論而被控訴,足可判斷國安法的追溯對言論自由所造成的威嚇有多厲害,而這又違背香港的普通法。

4. 網上言論自由的收緊。代表科技界的立法會議員莫乃光告訴自由之家,在香港國安法下,“

互聯網服務供應商、電訊商以及那些管理社交平台者,或甚至管理大量數據中心的人士”,都可能對用戶的內容承受更大的責任,換言之,他們將被逼在他們的平台進行審查。他們可能需要將手上的資料交給當局。因此,國安法實施之後,是否有相關的法例相繼出籠,諸如資訊儲存本地化(伺服器不能放在外國)、中間人的責任、實名登記或對“虛假新聞”進行定義。

5. 收緊藝術和學術自由。香港本來是政治開放的藝術社區熔爐,一些諷刺林鄭月娥甚至習近平的創作到處可見,但在大陸卻不容許,香港的創作者今後或許會擔心他們的作品會否牴觸“分裂主義”或“顛覆國家”的紅線。就算在國安法之前,香港的藝術和學術自由近年來已備受蠶食。不少學者擔心北京將利用國安法進一步收緊香港的大學,從而削弱這些專上學院的國際性。

6. 對宗教社區的打壓。香港比起大陸享有相對的宗教自由。香港目前是百教開放的地方,除了基督新教和羅馬天主教,還有在中國受到極盡打壓,但在香港卻是合法註冊而且公開運作的法輪功。這些宗教或多或少都曾對逃避警察追捕的示威人士提供庇護,有數家天主教堂還為1989年六四舉行燭光悼念。法輪功則不時擺設街檔宣傳反共訊息。因此,值得注意是在國安法實施之後,香港的宗教信仰自由會否受到剝削,或甚至打壓。

中國大陸的法律條文一向都是含糊不清,以便給予當局最大的解釋度,今天可被容忍或甚至正式准許的,在法律條文一字不改下,明天可以突然變成“煽動”或“顛覆”。因此,外界可以從上述六個範疇的發展予以觀察,從而判斷國安法如何打擊甚至扼殺香港的自由。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