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美國

中美關係或續墜 傅瑩促中國主動出牌

據香港媒體報道稱,7月9日,中國公共外交協會聯合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主辦的視頻方式進行的論壇——中美智庫媒體視頻論壇舉行,出席視頻論壇的還包括中國外長王毅,美國著名外交家、前國務卿基辛格,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等人。中國資深外交官、外交部前副部長傅瑩認為,中美關係可能還不是最低谷。面對美方挑釁,中方應考慮“主動出牌”。消息沒有提及基辛格以及陸克文等人發言內容。

中美關係圖片
中美關係圖片 網絡照片
廣告

據香港01報道稱,中美關係邁入“至暗時刻”,傅瑩:可能還不是最低谷。現在,中美關係確實進入建交以來一個十分困難的時刻,有人甚至說是“至暗時刻”。中國資深外交官、外交部前副部長傅瑩認為,可能還不是最低谷。她近日在中美智庫媒體視頻論壇上表示,面對美方挑釁,中方應考慮“主動出牌”。

據傅瑩在講話在講話中稱,觀察美國對華態度的演變趨勢,可以看到兩個方向上的推動力:一股力量以華盛頓右翼和鷹派為主導,把中美關係持續推向對抗,持續推動“脫鉤”,他們對中美關係政策發揮的作用都是減號,把中美關係往對抗的軌道上推,且毫不猶豫,不考慮後果。聽任這股力量發展下去的話,中美關係進入惡性競爭的軌道恐怕難以避免。所以,中方面臨著如何作出回應的問題。他們往這個方向推,我們和他反抗、鬥爭的過程中,實際是在加快這一走向和對抗的節奏。 另一股力量是相對理性的,不主張放棄“有限接觸”,督促中方修正自己。這個方向看似理性,但是順此發展下去,不能排除美方會持續提高要價,將經貿、科技領域的“合規”壓力外溢到政治和安全領域。

傅瑩表示,未來兩國是繼續在同一個全球體系內解決分歧,還是分道揚鑣、剝離成為兩個相對獨立且又彼此連接的體系,各行其是?如果出現後一種情況,那也就意味着全球化的終結和現存體系的瓦解。“我們經常聽到歐洲、日本等國家對出現‘中間地帶’表示擔心。”她說,大家都比較糾結,因為其他國家都不願看到中美分裂,不願世界分裂,不願選邊站隊。

傅瑩說,中美關係未來比較好的前景是形成“競合”關係,即大國良性競爭的新型關係,其中有競爭,但是可控,同時保持必要的合作。然而,目前美國官方層面這種意願比較弱。美國人非要說競爭,中國一開始不願意接受“競爭”的概念,希望主導面應該是合作,這是中國人希望的,這樣就能形成大國間的良性競爭關係。

“但問題在於,儘管中國有這樣的願望,我們面對的美國的政治決策者以及國會釋放的聲音是,他們不願意這樣去做。”傅瑩認為,“在今年美國大選結果出爐前的幾個月,美方對華態度很難有積極的改變。”

該報道稱,那中國怎麼辦?傅瑩認為中國需要對未來中美關係發展做認真思考和設計,主動提出能夠維護中國根本利益、能夠解決美方合理關切、同時也符合世界和平發展大方向的選擇和方案。為此,她提出四點建議:

第一,中方應該不僅僅對美方的挑釁做出被動回應,要考慮主動出牌,推動在關鍵領域坦誠對話,彼此真正傾聽,切實解決雙方合理關切。第二,剛才談到現在海上安全問題是比較令人擔心的。中國軍事力量、尤其是海軍成長比較快,必然會引起各方關注。大家都很關心中國海軍力量增長目的是什麼?你要在世界上發揮什麼樣的作用?所以,中國需要讓防衛政策和目標更加透明,尤其對海上的索求和利益邊界要更加清晰,使各方切實了解中國軍事安全的主張和底線,在此基礎上加強危機管控機制建設,避免發生誤判。第三,面對後疫情時期的世界,需要儘可能多地開展協商,協助各國解決問題,多做“加法”,多“賦能”,承擔合作型大國的責任。

第四,要增強中國的國際形象,樹立自己的形象意識,讓世界多了解中國的真實情況和中國人的想法。“我們有時聽到一些批評或說法容易憤怒,容易生氣,容易着急,其實這個很大程度上還是因為對中國的不了解,我覺得這方面還可以多做一些努力。”

據該報道,中國國務委員、外交部部長王毅在上述論壇上表示,中美關係面臨建交以來最嚴重的挑戰。美方一些人出於意識形態偏見,正不遺餘力把中國渲染成對手甚至敵人。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