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十字架報》:維吾爾人的遭遇呼喚良知

發表時間:

歐盟各國首腦經過90多個小時的長時間激烈辯論,終於達成共識,通過了歐盟有史以來最大的財政援助案,媒體稱此一協議具有“歷史意義”。7月22日出版的絕大多數法國日報紛紛從不同角度對此進行了報道和分析。關於中國話題的報道,主要圍繞維吾爾族人的遭遇以及華為在歐洲發展前景的話題展開。

法國報紙摘要
法國報紙摘要 RFI
廣告

中國對疆政策引發質疑

中國近年來在新疆地區針對維吾爾族人的政策引發國際社會質疑。《十字架報》刊出報道指出:華盛頓、倫敦和巴黎相繼譴責了中國對新疆維吾爾人的行徑。不過,這些呼聲卻遠遠不足以遏制北京。

7月19日星期日,英國廣播公司(BBC)將一組畫面展示給中國駐倫敦大使劉曉明,畫面顯示:數百名囚犯,雙手被綁在背後、剃着光頭、矇著眼罩,被帶上一列火車。這組由無人機拍攝的畫面,曾於2019年在視頻YouTube 上匿名發布,最近經過專家認證,認為這是維吾爾族穆斯林被迫流離失所的見證。中國駐英大使看到相關畫面不以為然,僅表示:這是普通的犯人轉換監獄的情景。劉曉明還指出:過去40年間,維吾爾族人口“翻了一番”。

德國人類學家、長期關注中國少數民族問題的學者鄭國恩(Adrian Zenz)曾在上個月發布最新研究報告,揭露了中國政府對維吾爾族婦女實行強迫性絕育手術的做法。鄭國恩指出,2015年至2018年間,新疆最大的兩個維吾爾人地區的人口增長率下降了84%,而且自2016年以來,兩個主要地區的出生率急劇下降。

根據多家捍衛人權組織披露,在中國推行的鎮壓政策下,上百萬維吾爾族人被關押在新疆的再教育營中。北京方面駁斥相關說法,稱再教育營為“培訓中心”,是反恐鬥爭的一部分。

關注維吾爾人議題、精通維吾爾文化的法國女記者拉塞爾(Sylvie Lasserre )注意到:習近平掌權後,2013年是一個真正的轉折點。從那時開始,新疆建立了拘留營、警察局、安裝了面部識別機、實行身份檢查以及強迫與中國主要民族-漢族人通婚。

種種做法在國際社會引發反響。上個月,美國總統特朗普批准了一項法律,制裁那些實施拘押大批維吾爾人的中國官員,三名中國高官因此未獲赴美簽證。作為回應,北京也對三名共和黨議員及一名外交官實施制裁。7月21日星期二,華盛頓採取進一步制裁措施,將11家與“新疆維吾爾族人權侵犯行為有牽連”的中國公司列入黑名單。

7月19日星期日,英國外交大臣拉布(Dominic Raab)在英國廣播公司譴責中國“嚴重侵犯維吾爾族人人權”,北京斥之為“誹謗”。

同樣在7月21日這一天,法國終於透過經濟部長之口做出表態。勒梅爾在回答法國新聞廣播電台(Franceinfo)記者提問時指出:關押維吾爾人的做法“令人氣憤、無法接受”,並表示“強烈譴責”。

不過,《十字架報》認為:這些反應十分有限。因此,英國在6月30日向聯合國遞交了一份包括法國在內的27國聯合聲明,呼籲國際社會採取更多行動反對中國在新疆的作為。隨後第二天,包括沙特阿拉伯、伊朗和中國自己在內的46個國家簽署了一份正式信函,支持以反恐鬥爭為目標的中國推行的新疆政策。

對此,法國國際關係研究所亞洲中心研究員朱利安(Marc Julienne)發表看法指出:這種針鋒相對的做法凸顯了“中國在聯合國的影響力。中國成功地保持了自己的形象。而那些民主大國的話語即沒有法律分量或約束,也起不到什麼大的作用”。

法國不會完全禁止華為使用其5G網絡

另外,中國華為5G網絡開發在英美等國遭到排斥、屢屢受挫之際,法國做出表態:巴黎不會效仿倫敦和華盛頓、禁止華為在法國開發5G網絡。法國經濟與財政部長勒梅爾周二(7月21日)表示:儘管法國將關注自身的戰略意義,卻不會對中國電信巨頭實施禁令。《回聲報》報道指出:面對華為這個微妙的話題,巴黎做出了兩全的選擇:既要保護自身的“戰略”意義和“國家安全”,又不禁止“華為投資5G網絡”。

勒梅爾的此番表態與法國國家信息系統安全局(Anssi)負責人普帕爾(Guillaume Poupard)此前的講話相呼應。不久前,普帕爾在接受《回聲報》訪談時表示:法國不完全禁止使用華為設備,但敦促目前沒有使用華為的電信企業改用該公司設備。他還表示:目前已經使用華為設備的運營商獲得的授權期限為三至八年。

《回聲報》指出:法國的最新表態有助於免除北京的敏感性,北京已經威脅說:如果排除華為,將採取貿易報復手段。

《回聲報》還以短訊形式披露了兩名中國黑客遭美國政府起訴的消息。在中美兩國之間緊張關係加劇的背景下,美國指控這兩名黑客與中國政府合作進行了多次網絡攻擊,目標是從事新冠病毒研究的美國公司。

此外,《費加羅報》今天在網頁上刊出美國要求中國立即關閉駐休斯頓總領館的消息。中國立即做出回應,外交部發言人向媒體表示:中國強烈譴責此一醜惡且不合理的行徑。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