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北京警告華盛頓,美內閣成員訪台將危及和平

發表時間:

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周二發生巨大爆炸、損失慘重、震驚世人。這是8月6日出版的法國各報共同關注的話題。各報從不同角度報道了陷入政治與經濟危機的黎巴嫩的現狀,多份日報還發表社評,分析了黎巴嫩的悲慘境遇。此外,關於中國話題的報道,主要圍繞美國衛生部長將出訪台灣引發北京不滿的消息展開。

法國報紙摘要
法國報紙摘要 RFI
廣告

貝魯特大爆炸,國際社會伸出援手

首先,黎巴嫩首都貝魯特遭遇強烈爆炸,至少造成135人喪生,近5千人受傷、另有數十人失蹤,30萬民眾流離失所。黎巴嫩政府宣布首都進入緊急狀態兩周。爆炸後的翌日,救援工作繼續緊鑼密鼓地展開。《回聲報》指出:本次大爆炸顯現了一個幽靈國家的腐敗無能和管理不善,政府長期治國不利。黎巴嫩民眾有可能再次爆發憤怒情緒。法國總統馬克龍周四前往黎巴嫩,國際社會也承諾將提供援助。

《十字架報》則強調:包括法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已向遭遇了大爆炸的黎巴嫩伸出救援之手,然而黎巴嫩的重建將需要該國進行深層次的改革。

《費加羅報》在報道相關消息時突出關注黎巴嫩民眾的憤怒情緒,民眾指責當局不負責任的治國方式導致悲劇發生。

《解放報》發表社評指出:黎巴嫩多災多難,不是受到內戰煎熬,就是受到貪婪鄰國的覬覦;即要應對來自周邊國家難民的湧入,又無法躲過恐怖襲擊的洗劫;還要面對政界人士的腐敗以及經濟危機的現實。。。誠然,某種程度而言,一場災難會引發另一場災難,但可以肯定的是,周二發生的新的悲劇是該國在政治和經濟上的長期忽略所引發的後果。長期以來,黎巴嫩民眾在該國政治和經濟破產的情況下繼續勉強維繫著生存。而這種勉強狀態隨着周二的爆炸而被徹底毀壞。一忍再忍的黎巴嫩民眾終於決定不再忍耐。憤怒的情緒出現在街頭,他們要求徹查並懲治兇手。

《人道報》也發表社評指出:最近數月來,黎巴嫩政權已經遭到民眾極度不滿情緒的撼動。面對管理不善的政府、對未來喪失信心的大批年輕人的流失、日益激化的社會矛盾以及不斷升級的暴力和悲慘的生活困境,該國民眾已忍無可忍。今天,黎巴嫩民眾在為失去親人而哭泣;明天,他們將不僅問責領導人,也會為重建一個現代化的貝魯特而邁出堅定步伐。

北京警告華盛頓,美國內閣成員訪台將危及和平

此外,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部長亞歷克斯-阿澤即將出訪台灣的消息引發中國強烈反響。北京發出警告說:美國內閣成員到訪台灣將危及和平。《回聲報》刊出載文報道說:針對美國宣布衛生及公共服務部部長將出訪台灣的消息,北京立即做出反響,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周三的例行記者會上做出表態指出:北京堅決反對美台之間展開的所有正式交流,北京已就此向特朗普政府表示了抗議,並警告華盛頓必須避免“嚴重損害中美關係以及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行為。同時也警告美國要停止“向台灣分離主義分子發送不良信號”,因為對一向捍衛“一中”原則的北京而言,台灣島並非一個獨立國家。

報道指出:美國衛生部長本次率團前往台灣,將是1979年美台斷交、華盛頓承認北京以來,首次出訪台灣的美國最高級官員。華盛頓為本次內閣成員訪台給出的理由是:此行是在全球新冠疫情危機的情況下展開。 不過美國方面也沒有否認,這次出訪是為了再次確立美國針對中國在香港、新疆維吾爾族人問題以及包括抖音和華為等經濟議題在內的立場。美國衛生部長強調:本次出訪首先是為了轉達特朗普對台灣在“衛生領域”“傑出表現”的支持。也為加強美國與台灣在經濟與公共衛生領域的合作提供了機會。阿澤還表示:這次出訪也是“強調雙方的共同信念、即:自由民主社會是保護和促進健康的最佳模式”的機會。《回聲報》認為:此番表態大概在北京聽來如同一場真正的戰爭宣言。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