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美關係

制裁令影響超越在美資產  林鄭月娥等11人將難獲銀行服務 家人亦被禁入美

被美國政府制裁的11名中港官員,大多表示制裁對其個人沒有多大影響,主因是他們沒有資產在美,特首林鄭月娥更故作輕鬆地說,考慮「主動註銷」其訪美簽證,不過,銀行業界人士指出,有以美元進行交易的銀行將不會向受制裁人士提供服務,以免受牽連而被美國懲罰,意味相關人士只能透過毋懼美國懲處的銀行,例如部分中資或北韓銀行開戶及進行交易,生活將受影響。

制裁令影響超越在美資產  林鄭月娥等11人將難獲銀行服務 家人亦被禁入美
制裁令影響超越在美資產 林鄭月娥等11人將難獲銀行服務 家人亦被禁入美 © 麥燕庭 Mak Yin-ting 提供
廣告

此外,根據美國總統特朗普上月中發出的第13936號行政命令,受制裁人士及共直系親屬入境美國亦會受到限制,在美國哈佛大學就讀並擬於今年秋天投身職場的林鄭月娥次子林約希,能否在美國或美資公司找尋工作頓成疑問,因為即使他已人在美國而不涉「入境」問題,會否有公司願意冒險聘用亦是一大問號。而有家人在美國的,受制裁人士亦不能入境探親。

另外,該等官員禁足美國,評論員吳志森指出,他們日後便不能代表港府到美國舉行會議或進行解說,對港府工作並非沒有影響,官員的響應明顯是要淡化制裁的影響。

根據美國財政部的制裁令,11名受制裁的中港官員在美國的資產將被凍結,他們在當地美資銀行開立的戶口、或任何銀行的美元戶口亦會被凍結,至於非美資銀行用美元以外的貨幣與受制裁人士進行交易,法例上容許的,但實際上卻有風險。

香港金融管理局昨(8日)經查詢後向銀行業等持牌人發出信函,表明外國政府的單邊制裁在香港沒有法律效力,但同時促請持牌人充分評估涉及的法律及商業風險,並須公平對待客戶。

資深銀行業人士向本台指出,雖然金管局說制裁令沒有法律效力,但銀行會按照內部的「金融犯罪合規」(Financial Crime Compliance)規定,自行決定執行制裁方法。事實上,香港三大發鈔銀行中,滙豐銀行的制裁政策訂明,會遵守美國財政部的制裁令,而渣打銀行亦訂明,拒絕與美國制裁名單人士進行交易。

至於受制裁的中港官員可以轉向中資銀行開戶以取得金融服務,該銀行業人士指出,美元是國際貿易的主要交易貨幣,除非中資銀行願意退出美元結算系統,否則中資銀行也須執行制裁令,違反禁令等如向美國奉上制裁借口,相信主流中資銀行不會冒這風險。

另一名業界人士更坦言,銀行會否因為這11人而冒被罰巨額罰款的風險?若此,如何向銀行股東交代?

滙豐控股曾因涉及古巴、蘇丹、伊朗等國交易,於2012年花費3.8億美元與外國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和解,加上其他美國政府部門的罰款,彙控當年共被罰款19億美元。

不過,有關不便或限制都沒有在中港受制裁官員的回應中被提及。在11名受制裁官員中,有8人已個別作出回應,但都強調沒受影響或受制裁是為國家服務而感到光榮。不過,部分響應其後被指淡化影響或甚至是不知現實情況。

以中央政府聯絡辦公室主任駱惠寧聲稱,在美沒有資產,為供特朗普總統有其資產可凍結,他會寄100美元給對方。但隨即有財經界人士指出,駱惠寧是受制人士,根本不能利用銀行彙美元給特朗普。

至於律政司長鄭若驊,回應時稱個人利益毫不重要,美國的所謂制裁是徒勞無功的。但有傳媒報道,她與丈夫潘樂陶擁有63%股分的安樂工程擬以2.78億港元收購紐約電梯工程公司51%股權,有分析員相信,鄭若驊被制裁,有關交易因涉及政治風險,相信將難以進行。

其次,據聞在退休後已飛往美國與家人團聚的前警務處處長盧偉聰,在響應時指責美國的制裁蠻不講理和不公平,但沒有提及對個人的影響,亦沒有談到個人是否在美。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