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貿易

美規定“香港製造”改為“中國製造”港府不滿認為中港猶如兩國

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衛局 (U.S. 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本周初於聯邦公報網站上載通告,由香港進口美國貨品來源地將即下月25日起不得再標為“香港”,而要標示為“中國”。換言之,標籤“香港製造”輸往美國的貨品,從此將成絕響。對此,一直以重歸中國懷抱而自豪、一直聲稱一國大於兩制的特區政府,反而大表不滿,認為香港製造有異於中國製造。

國海關及邊境保衛局在查驗中
國海關及邊境保衛局在查驗中 Reuters/路透社
廣告

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13日在記者會上批評美國“單方面野蠻”做法是“指白為黑”,破壞了世界貿易組織以及國際對產地來源標識的規定,認為將香港出產貨品的產品標示為其他地方是不合常理,反問是否加拿大制貨品可標示為美國或墨西哥制。

邱騰華將香港製造改為中國製造標籤,與加拿大製造標籤改為美國製造或墨西哥製造標籤相提並論,試圖突出兩者同樣的不合常理,但他似乎已涉嫌犯了鼓吹港獨罪名,因為他的比喻等同將香港和中國視作兩個國家。

邱騰華表示,根據美國海關提供最新資料,新規則實行後,希望試圖逼使“香港製造”產品以“中國製造”作為標籤,但美國相關政府部門暫時並無新加任何其他措施,並未實行新規例對進口方面程序上要求改變,亦未見美國作關稅評估要求。不過,邱騰華指,觀乎美國的不尋常取態,政府仍與商界分析應對方法。

對於事件對香港的影響,邱騰華指,每年在香港本土生產並出口到美國市場銷售的貨物,價值只有約37億港元,受影響行業例如珠寶、食品等,將會留意情況。邱騰華表示,立場上堅決反對美方違反世貿協定,將採取維護自身利益的行動,並與業界審視情況及應對,惟措施對製造業影響較微,但製造混亂及產生額外成本,例如改標籤及模具。

美國本周初的公布指出,美方仍允許進口商在政策生效45日內將香港製造的進口貨物標籤為來自“香港”,但此類貨品在過渡期後從倉庫進出時,必須根據《關稅法》第 304 條將之標為來源地(origin)是“中國”。

政策是根據上月14日總統特朗普簽署有關香港正常化的行政命令而設,該行政命令暫停香港特別待遇地位,又結束多個美港合作、交流關係與暫停移交逃犯協議。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