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生態 健康與科技

新冠疫情導致“新絲綢之路”遇阻

發表時間:

今年初開始在全球範圍蔓延的新冠疫情,曾一度引發經濟停擺、對全球經濟造成重創,與2008年金融危機相比,程度更加嚴重且深遠。最早遭遇疫情襲擊的中國也未能躲過厄運,40多年來一直保持不間斷經濟增長的勢頭已被疫情打破,中國主席開啟的龐大的“新絲綢之路”的步伐大大放緩。法國《費加羅報》網頁8月16日刊出一篇報道披露了“新絲綢之路”在新冠疫情下遇阻的情況。

習近平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峰會閉幕式上乾杯
習近平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峰會閉幕式上乾杯 Nicolas Asfour/Pool via REUTERS
廣告

“新絲綢之路”於2013年在中國主席習近平的倡導下啟動,這項宏偉的計畫被確立為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需要,是中國實現下一階段發展的重大國家戰略。隨着這項倡議的實施,中國本應在全球大放異彩。然而,在遭遇了新冠疫情的衝擊後,從中巴經濟走廊到柬埔寨西哈努克經濟特區、以及“一帶一路”推動下、在緬甸、阿爾及利亞或肯尼亞展開的一系列重大工程、紛紛遭遇凍結,其中部分計畫可能會無限期拖延,另外一部分則將擱淺。

部分中國官員曾在6月中旬表示:“新絲綢之路”項目中,受新冠疫情“嚴重影響”的項目約佔20%,另有30-40%項目受到影響“較小”,還有30%受到的影響“甚微”。然而“全盤計畫被打亂”,項目已無法獲得原材料供給,隨着各國邊界的關閉,勞動力被阻斷。總部設在美國的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地緣政治高級顧問大衛-戈登(David Gordon)指出:疾病大流行打破了整個供應鏈,凸顯了整個系統的財務挑戰,尤其迫使北京重新審視所應擔負的責任。疫情爆發後,中國無法再繼續支付在一些發展中國家開啟的巨大工程,這些國家往往因難以承受資金壓力而導致工程虧本。

中國倡導的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夥伴遍及五大洲,涉及項目2600多個,總金額超過3萬7千億美元。在“一帶一路”這樣一個包羅萬象的架構下,產能過剩的中國企業原本可以走向國際,建立海陸聯繫,更加巧妙地為中國主導的國際新秩序奠定基礎。融資方式則雷同於過去30年使中國致富的方式即:通過債務為基礎設施融資,即可刺激經濟增長又可促進稅收。

然而實際上,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中國就已經意識到:並非所有項目均可帶來經濟收益。2017年以來,中國對外投資有所減少。在各種演講中,“新絲綢之路”的提法逐漸退居二位。當然,按照官方說法,它仍舊為重中之重,但在現實中,早期的高漲熱情已被來自一些經濟學家和接近權利的人士、乃至公眾輿論的批評所淹沒。

在中國國內,面對經濟增長的放緩局面,政府的大撒幣行為引發民眾不滿。在國外,也不乏批評指責之聲。一些債務國已經表示了保留態度、簽署了終止項目實施協議。

《費加羅報》引述國際戰略研究所地緣政治高級顧問大衛-戈登的觀點指出:因過多的貪腐、不良投資以及盲目投資等各種因素,“絲綢之路”步上了與北京的初衷背道而馳的道路,從而就軟實力而言,變成了一場災難。

通過最近的投資可以推斷,中國可能會將目光重新瞄向亞洲,或尋求與其他銀行和主權基金夥伴的方式來分擔風險。法國社會科學高等學院(EHESS)研究員、專門研究中非關係問題的專家裴天士(Thierry Pairault)分析認為:“絲綢之路”將成為政治工具,直接對抗西方模式。《費加羅報》則指出:可以從所有反對中國官方言論的人士遭遇的越來越激進的外交反應窺見到這種變化。也正是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中國為何在新冠疫情出現在其他國家時,通過提供口罩和醫療物資而重提“醫療絲綢之路”。

此外,中國已經表示將使用同樣的“途徑”出口其5G技術和設備。這足以引發設備接收國對自身信息受到中國掌控的擔憂。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