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逃犯條例

港高官指和平遊行令港府暫緩送中條例 網民轟港府欲篡改歷史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在訪問中表示,港府暫緩修訂逃犯條例(俗稱送中條例)的工作,是因為去年6月9日的百萬人上街遊行,與6月12日的立法會衝擊無關,更打趣港人以為暴力令政府退讓是一種迷信;自言與特首林鄭月娥是工作上的朋友的他又說,認識林鄭月娥多年,而人都是會變的,發覺權力對他們的負面影響很大。

羅智光披露,暫緩逃犯條例的修訂與衝擊立法會無關,但被網民質疑。
羅智光披露,暫緩逃犯條例的修訂與衝擊立法會無關,但被網民質疑。 © 電視畫面截圖
廣告

不過,羅智光的暫緩修例與衝擊立法會無關論一出,在網上便引起諸多質疑和責難,指他視市民為白癡或失憶,更有人質疑港府欲篡改歷史。

翻查資料,數以十萬甚至約百萬人去年6月9日遊行,反對送中條例,過程大致和平;但港府當晚宣布,修訂草案如期於三天後提交立法會恢復二讀辯論。事件激發大批示威者在草案提交當天(即6月12日)包圍立法會,引起警民衝突,警方施放多枚催淚彈,立法會無法舉行會議,而特首林鄭月娥深夜更發表電視講話,首次把衝擊形容為「公然、有組織地發動暴動」,並予以譴責。但三天後(即6月15日),林鄭月娥宣布「暫緩」修例。不過,市民不接受這結果,翌日有約二百萬人上街遊行。

從事態發展看,港府的暫緩決定似受6月12日的衝擊行動影響,但勞福局長羅智光接受香港電台節目《鏗鏘說》訪問時披露,暫緩修例是受6月9日的事所影響,非關12日發生的事。他打趣地說,外界以為衝擊立法會、數以百萬人遊行改變政府的決定,這是「迷信」形成的社會現象,其實,很多時候,政府早已作出決定,只是公布之前剛巧發生了一些事,便被視為有因果關係。

這是港府問責官員首次公開表示,暫緩修例是受6月9日遊行影響,不過,羅智光沒有解釋,若6月9日的遊行影響政府暫緩修例,為何政府當晚仍表明三天後如期提交草案上立法會審議?為何要約一星期時間進行所謂的程序?而本台記者早前接觸的建制派議員曾表示,直至6月14日,亦不覺得政府有意退讓,所以15日宣布暫緩修例時,他們亦感意外。

相反,羅智光只是強調,有人以為反對政府很成功,甚至認為退讓是暴力的效果,「我描述這些是迷信」。

港台把訪談內容寫成新聞簡報後,在網上引起熱議,當中,反修例運動期間崛起的「連登」反應更為激烈,幾乎是一面倒地指責或揶揄羅智光的說法,指他以為市民失憶,又重貼港府6月9日晚的聲明反駁,指該聲明儼如向港人宣戰;另有人質疑羅智光欲藉言論表示港府聽取民意,從善如流,是公關手段;而更多人質疑:「港共又想改寫歷史」,甚至打趣政府新聞處當晚的聲明可能很快被刪,呼籲大家先行抄錄。

另外,由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延攬而由學者變身問責局長的羅致光,在訪問中談及二人關係時說,兩人認識數十年,而對方由署長一路擢升,至成為政務司和特首,當然是會有變化的,「權力對我們的負面影響很大,……當你的權力越大,你會忽略部分事情,包括自己的感覺,尤其是良好感覺,這往往是因為你在某個位置才有。(到了某個位置),很多時候,其他人開始不再跟你拗(即爭辯),你就反而應該驚」。

政界不少人指林鄭月娥精英心態嚴重,剛愎自用,不願聽取他人意見。

性好爭辯的羅智光,以讀書時智商160見稱,但他在訪問中承認,推出禁止堂食作為防控武漢肺炎疫情時,「無想過咁多人在戶外工作」,亦無人提及清潔工的問題,結果限制令推行首日遇上大雨。傳媒報道可見,不少市民捧着飯盒在街上或站或坐地進食,其中更有人跪在地上,吃放在壆上的飯盒;其後一場大雨,令這些勞動人民更形狼狽,輿論大噪下,港府急忙開放小區會堂,讓市民入內吃飯,但又同時警告一些開放地方予市民午膳的教會和酒店。

而事後在節目中被問及時,羅智光表示,「我不會用內疚去形容,只會覺得自己點解諗唔到(如此多人在戶外工作)。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