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法媒:歐盟對中國提高聲調

發表時間:

歐洲面對中國提高了聲調,這是費加羅報頭版的巨幅標題,該報在內頁的文章寫道,面對中國,歐盟27個成員國正在加強合作,文章指出歐盟與中國的關係已經是今非昔比,歐盟國家擔心中國在氣候以及貿易領域的真實意圖。

法國報紙摘要
法國報紙摘要 RFI
廣告

中國終於使歐洲國家忍無可忍,新冠危機,華為的咄咄逼人,馬拉松式的無休止的毫無進展的談判以及中國在人權問題上惡劣記錄終於使歐盟27個成員國形成統一戰線共同面對中國,儘管在峰會結束之後,歐盟領導人在記者會上的表述使用的詞彙相對溫和。雖然中歐簽署了一項有關歐洲與中國100項商品產地保護的協議,但是,延續了七年的投資框架協議卻依然處於原地踏步狀態,而且也沒有制定具體的時間表。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依然還有許多項目有待於敲定。此外,歐盟對中國政府在氣候以及貿易方面的真實意圖也深感擔憂。法國漢學家顧得蒙(François Godement)認為,中歐此次峰會選擇的時機並不理想,美國總統選舉充滿懸念,而中國政府的外交軸心是對美政策。

文章接着介紹說,儘管歐洲並不希望使習近平難堪,也無意使特郎普政府認為有機可乘,但是,無論是歐盟各大成員國還是歐盟總部對中國政府的擔憂與不耐煩都與日俱增。德國總理默克爾上周表示:我們意識到獨裁體制也能夠在經濟上取得成功,但是,這些成功是在摧毀最基本的人權價值的前提下獲得的,而這並不是歐洲的執政理念。不過,在說到中國時,她依然謹慎地避免使用系統性的競爭對手的說法,因為北京對此難於接受。正對中美與歐洲之間的三角關係,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表示,歐洲並不是遊戲場,而是直接的參與者。

文章回顧了中國外長王毅的歐洲之行,指出除了在法國之外,王毅在歐洲其他國家幾乎都受到了冷遇。儘管中意簽署了經貿合同,但是意大利總理並未出面會見中國外長,在荷蘭,王毅受到維吾爾示威者的夾道歡迎,荷蘭外長公開就人權問題提出交涉。同樣,德國外長馬斯在與王毅舉行的共同記者會上冷冷地表示在歐洲我們與我們的合作國家互相尊重的討論問題,這裡不是威脅與恐嚇的地方。馬斯所指的當然是中國外長針對捷克發表的威脅性的言論。歐洲外交委員會亞洲部門負責人Janka Oertel 向費加羅報表示,歐盟國家針對中國越來越一致的立場反映出歐中貿易的失衡以及歐盟國家普遍存在的對中國的失望與不知所措。越來越多的國家要求歐盟以強硬的立場對待中國,儘管葡萄牙,西班牙,希臘以及匈牙利等國對中國的立場相對謹慎。法國蒙田學院的亞洲問題負責人杜懋之(Mathieu Duchatel)向記者表示,歐洲對待華為的立場就是一個鮮明的例證,歐盟委員會對此議題給於高度關注,他認為德國政府在未來幾周內即將宣布的針對華為設備的措施將具有重大的象徵意義。

那麼,導致歐洲國家一致反對中國的原因是什麼的,對顧得蒙來說,毫無疑問,新冠疫情是一大轉折點,因為他使歐洲民眾都意識到在中國發生的事情也會影響歐洲。根據ECFR最新的民調結果,62 %的歐洲人對中國有負面印象,而僅僅只有7 %的歐洲人認為在應對新冠病毒的鬥爭中,北京是有力的同盟國。在過去的一年中,在九個被調查國家中有八國家中中國的形象急劇惡化。即使是在疫情中受到中國大量援助的西班牙與葡萄牙,也同樣如此。歐洲民意普遍呼籲歐洲企業返回歐洲,同時呼籲歐盟領導人加強歐洲國家之間的合作,下一步要看的是如何付諸於行動。費加羅報另一篇有關中國的文章介紹的是中美衝突不斷升級所引發的擔憂。

中歐峰會也是法國快報周刊的關注議題,該刊網站介紹了周一峰會的具體內容,特彆強調歐盟向中國表達了對香港,新疆以及新疆等地區的擔憂,要求北京允許歐盟派遣代表團前往新疆考察,此外,針對香港,歐盟國家決定限制對香港的維穩設備出口。

除了有關中國的議題之外,解放報聚焦法國法院對查理周刊涉案者的庭審,十字架報關注美國加州的森林大火,法共人道報重點介紹周一剛剛結束的一年一度的人道報討論與慶祝大會。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