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政治

終院法官施覺民請辭 報稱因國安法 法律界憂陸續有來 打擊對香港法治信心

終審法院海外非常任法官施覺民(James Spigelman)提早兩年請辭,澳洲傅媒引述他說,離任事關「《港區國安法》的相關內容」。大律師公會主席戴啟思憂慮事件對香港法治的潛在影響;立法會法律界議員郭榮鏗憂海外法官請辭事件會陸續有來,大大打擊國際社會對香港法治的信心。

施覺民請辭為香港司法敲響警鐘
施覺民請辭為香港司法敲響警鐘 © 《香港律師》封面
廣告

香港終審法院擁有香港的終審權,其法官的任免須事先獲得立法會同意,但港府昨(18日)晨刊憲,指特首林鄭月娥根據《釋義及通則條例》下權力,撤銷施覺民擔任終院非常任法官的任命,並追溯至9月2日起生效。事件引起社會迴響,特首辦公室發言人午後回復說,施覺民法官在9月2日向特首請辭,沒有提及原因,特首其後按例撤銷其委任。但發言人沒有解釋,為何施已請辭,特首仍要引用其他法例將其免職?若是免職,為何不按程序先得立法會同意?

澳洲廣播公司(ABC)其後報道,施覺民表示,辭職是因為「國安法的相關內容」,但沒有進一步解釋。翻查紀錄,施覺民辭職前一天,特首林鄭月娥就社會爭議香港是否有三權分立表態,稱香港從無三權分立,只有三權分工和行政主導。

自2013年起出任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的施覺民,任期原應於2022年7月完結,現時請辭,比任期提早了兩年。他辭職後,終審法院尚有13位海外非常任法官,當中有三位來自澳洲,其中的範禮全(Robert French)法官向澳洲廣播公司表明,會繼續留任,認為這是對一眾終審法院法官對維護司法獨立的承擔的支持,亦反映他相信他們有這能力。

終審法院的海外非常任法官以英國法官為主力,有八位,當中,本身是英國最高法院院長的韋彥德(Robert Reed)7月中旬時曾發表聲明回應港區國安法,指會視乎香港可否維持司法獨立及法治,以決定會否繼續委派法官到香港終審法院。

在香港,郭榮鏗議員響應施覺民請辭一事時憂慮,若真如澳洲報道所言,外籍法官辭職或會陸續有來,亦可能有更多海外法官不願接受委任來港,這不單損害香港法治,亦是國際社會對香港法治原有的信心「大大大打了一個沉重的折扣」。

大律師公會主席戴啟思亦表示,施覺民辭任令人關注香港情況及對法治的潛在影響,相信會令其他外籍法官考慮去留,但他希望其他外籍法官會留任,並儘力在國安法框架下,維護港人的權利和自由。

建制派的資深大律師湯家驊表示,國安法不會影響香港法治,法治的重要原則亦適用於此法例,認為法官應該有足夠的信心和毅力去維護法治,如果因為對一條法例感到不高興而退縮或逃離責任,並非面對困難的最好方法。

猶太裔的施覺民,於世界二次大戰結束翌年在波蘭出生,3歲時舉家移居澳洲。他2012年獲委任為澳洲廣播公司主席後接受訪問,當中提及他對社會公義有強烈關注。而郭榮鏗亦對施覺民讚譽有加,指從其判詞和演說所見,施覺民對法庭公開審訊、恰當程序及社會公義都有鮮明立場,受人敬重。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