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政治

毛澤東鬥不過地主階級後代們今已“收復失地”

毛澤東帶領下的革命狂潮,中國的地主是無產階級的主要敵人之一,歷經1949年建國前後多次群眾鬥爭幾至體無完膚,但最新一期經濟學人引述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地主階級的後代們正是人才輩出,儼如中國新一代的特權階級。

圖為北京天安門廣場毛澤東像前攝像監控設備
圖為北京天安門廣場毛澤東像前攝像監控設備 路透社照片
廣告

經濟學人這篇文章指出,自從中共立國之後,地主階級幾乎立刻成為鬥爭的對象,其中在文革期間地主被鬥慘不忍睹的經歷,炎黃春秋雜誌前編輯楊繼繩在其最新的著作有詳細的描述。

然而根據一份由美國、英國和中國的學者所共同進行的工作研究報告指出,毛澤東傾盡全力要將地主階級從中國消滅的浩大工程,似乎收效不大。當年的地主階級的孫一輩很大部分已經“收復失地”,重享他們家族在解放之前的特權。相對於其他家庭,他們大多都有較好的教育和富有。他們的價值觀以及取向,均與1949年之前社會地位低微的後代們有所分別。社會的不公似乎對他們影響不大,他們較有生意頭腦,更支持市場經濟,更傾向於個人主義以及相信勤奮可致富。

由哈佛大學學者Alberto Alesina(中國譯名為阿爾貝托·阿萊西那)等領頭的研究,大部分乃彙集家庭調查、人口報告以及土地紀錄等資料而成。他們的研究發現,直至2010年,解放前的地主或上層社會的後代,收入比較1949年前屬於社會下層的後代多出16-17%。他們而且大多數都受過中學或大專教育。在數學測試中,他們的表現也較強。

這群學者對舊社會上層的後代相對快速收復失地有如下的解釋,他們的親屬在海外幫助他們收藏了一筆財富,但更重要者就是這些家庭在大陸國內仍然維繫了一個有力的網絡。

學者們在報告中指出,這群得以翻身的後代,大多都出身於一個強力的家族架構,尤其是農村背景的。研究指出,儘管他們的長輩歷經毛澤東翻天覆地的年代,但上一代的高層次想法和概念,卻灌輸予下一代。因此之故,毛澤東逝世才四十五年,一度被鬥得死去活來的上層階級,得以再度奪取社會金字塔的頂層。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