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世界報

十一長假,中國人理性消費,沒有大手大腳

發表時間:

中國十一長假期間,雖然火車站和購物中心裡到處都是人,但是中國人的消費似乎並沒有受益於這8天的長假期,中國人並沒有瘋狂地消費。

法國世界報
法國世界報 RFI
廣告

法國世界報周二在其網站上刊出了一篇有關中國十一長假個人消費及其潛在影響的文章。文章表示,在十一長假“黃金周”期間,中國人保持理性消費,不亂花錢。

署名勒梅特(Frédéric Lemaître)的文章指出,不論中國官方怎麼說,其實,在十一“黃金周”這為期一個星期的假期中,中國居民的消費是理性和溫和的。

相關的文章寫道,目前在世界上很多國家,尤其是在歐洲國家,各國政府再度出台限制性的防疫措施,人們難以隨心所欲的旅行。但是在中國,自8月中旬以來,幾乎沒有本地新冠病例出現,中國已經重新開放了旅遊的閘門。雖然在車站和機場,仍然有測量體溫的設施,在商店入口也經常需要測量體溫,但是,在中國國內,可以說,中國人已經能夠不受限制地旅行。因此,在十一“黃金周”,我們看到的圖片是:火車站裡人滿為患,購物中心裡也是人擠人,但是,世界報刊出的文章表示,這些圖片是相當富有欺騙性的,它們是能讓我們產生誤解的。

是什麼樣的誤解呢?世界報刊出的文章繼續寫道,雖然火車站和購物中心裡到處都是人,但是中國人的消費似乎並沒有受益於這8天的長假期,中國人並沒有瘋狂的消費。根據文化和旅遊部10月4日星期天發布的數據,今年十一長假期間,出行的中國人是4.25億人次,比2019年少了,2019年同期的出行人數為5.42億人次,今年比2019年減少了21.6%。另外,根據那些進行網上預訂的網站,即使是在北京和上海,酒店也遠遠沒有滿員。

同時,根據官方的統計數字,今年,每位遊客的消費減少了12%。因此,黃金周的前一半的時間,也就是黃金周的前4天,旅遊業的整體營業額比2019年下降了31%,降至約390億歐元。這些數字更令人失望的是,中國人到海外旅行繼續受到限制,那些在國慶假期總是離開中國到海外旅遊幾天的中國富人,今年不得不留在中國,國慶期間本來不在中國消費的中國富人今年都在中國國內消費了。《中國日報》10月5日星期一刊出的一篇文章頌揚了經濟復蘇,不過在結尾的時候,這篇文章也承認,航空公司和酒店正在降低十一長假最後四天的價格。

世界報的文章也表示,中國的情況絕對不是讓人絕望的,世界各地的商人中,有太多的人都夢想有中國商人的營業額。根據經合發組織,在20國集團中,今年中國有可能是唯一一個經濟正增長的國家。但是,中國消費的趨勢如果繼續下去的話,那麼,不管官方怎麼說,中國人的消費似乎將是溫和的,這是因為中國人看到他們第一季度的收入下降了,或者是因為他們對未來不那麼有信心,所以中國人在花錢的時候,不願意大手大腳。武漢一位商人9月初時說:“新冠讓中國人思考什麼才是真正必不可少的東西。”

世界報刊出的文章還寫道,中國經濟的重新啟動,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政府增加了公共開支,啟動了基礎設施項目。在整個中國,起重機和混凝土攪拌機都在加班加點。在很多工地,黃金周期間,工人們都是沒有假期的。

世界報的文章還表示,當中國領導人今年10月底決定第十四個五年計畫(2021-2025)的大方向時,應該是會記着中國消費的疲軟的。屆時的口號應該是“雙循環”了,也就是說;中國既需要依靠內需,也需要依靠出口來確保未來的經濟增長。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