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社會/經濟

易綱:中國疫情受控料今年經濟增長約2%

中國央行行長易綱10月18日在參加三十人小組(G30)線上談論會時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受到控制,預計中國經濟今年增長約2%。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資料圖片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資料圖片 © 路透社圖片
廣告

三十人小組是一個由部分國家央行行長和國際金融領域知名人士組成的,位於華盛頓的非盈利性國際組織。易綱在發言中稱,“我認為(中國經濟)今年前三季度的累計增長將為正增長……我們預計(中國)全年GDP增長約2%。”他續指,“中國經濟仍然保持着強大的潛力。其預計將持續復蘇,這將有利於全球經濟的復蘇。”

易綱說,中國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將側重於幫助中小型企業度過新冠危機帶來的痛苦,同時確保國內需求在促進增長方面發揮更大作用。他補充說,“過去三個月中,中國的貨幣彙率對美元彙率‘大幅上漲’,反映出兩國之間的利率差異。”他說,這一發展應留給市場力量。易綱說,“貨幣政策應集中應對國內需求,國內通脹目標上……讓市場決定彙率。”

根據統計信息發布日程表,當地時間10月19日上午10點,中國國家統計局將召開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三季度GDP、9月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數據屆時將公布。

此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日預測,受到新冠危機影響,2020年全球公共債務很可能創下歷史新高,達到全球GDP的近100%,但與10年前開出的藥方不同,IMF此次認為大多數能自由借款的發達經濟體,將無需計畫在疫情過後實施緊縮政策以恢復公共財政健康。

就中國而言,IMF指出,2020年中國財政赤字與GDP之比將擴大5.6個百分點,達到11.9%,增幅小於在上一輪金融危機期間實施大規模刺激措施時的水平。IMF財政事務部門主任加斯帕爾(Vitor Gaspar)向媒體表示,中國經濟的好消息也利好全球,但未來中國仍應推進經濟再平衡,即從投資驅動的增長模式向消費驅動過渡。他呼籲中國在國際事務中扮演更多角色,包括債務應對、氣候變化、貿易、稅收等,並指全球應擁抱多邊主義。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