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新冠病毒

香港周五放寬限聚令 人數上限有別惹批評 質疑有政治考慮

隨着武漢肺炎疫情回穩,香港政府逐步放寬防疫措施,包括下月起豁免在中國居住港人回港時的14天強制檢疫措施,並在周五起放寬社交距離措施,但不同場合的新限制人數上限不同,食肆每枱限坐6人,但戶外的4人上限維持不變,被指是邏輯不一致,引起混亂;更有專家質疑是否應該維持戶外的4人限聚令;亦有議員認為,政府是想打壓集會而拒絕放寬限聚令。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否認放寬限聚令的邏輯不一致。

香港街頭  2020年7月17日
香港街頭 2020年7月17日 © REUTERS - TYRONE SIU攝影
廣告

香港在過去一星期平均每天的新增感染人數是9人,且絕大部分是輸入個案,昨(27日)天更是連續第二日沒有本地個案,消息人士更透露,今天新增的武肺感染病例只有約2宗。

食衛局長陳肇始昨日公布放寬防疫措施,在社交距離措施方面,由後日的星期五起,食肆每枱人數將由現時的4人上限放寬至6人,酒吧每桌由2人放寬至4人,堂食可延長至凌晨2時,入座率由可容納人數的五成提升至七成半;不過,戶外的限聚令則維持4人。

對於港府放寬食肆限制人數但維持限聚令人數上限,身兼港府專家的中文大學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認為,在餐廳內同枱吃飯的感染風險比戶外戴口罩為高,只放寬食肆限聚是不平衡,認為限聚令亦應放寬至6人,令兩者一致,以免市民感到混亂,他舉例說,市民在餐廳內可以6人共坐,但離開餐廳卻只能4人同行,容易造成混亂。

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亦在電台節目中表示,當局之前已有室內外限聚人數不一致的紀錄,例如7月疫情再爆發前,室外限聚人數上限是8人,但食肆則沒有上限,他認為,當局放寬部分社交距離措施是出於經濟考慮,作出主觀判斷的行政決定,促請當局提供科學數據以支持其決定。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亦批評,食肆和戶外限聚令人數上限不同是「極難理解」;他又說,現時商場、交通工具或排隊時已難以維持4人間保持1.5米的距離,質疑需否維持限聚令。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黃碧雲認為,港府不放寬限聚令難以服眾,亦欠缺邏輯,重申港府是借疫情打壓市民的遊行集會權利。另外亦有市民致電電台節目,質疑港府是有政治考慮。

陳肇始今早在不同電台節目反駁放寬邏輯不一致的說法,指食肆等指明場所須符合一定防疫要求,例如量度體溫,且有管理者,感染風險較可控,而戶外的群眾聚集較難控制風險。她又強調,執法人員執法時會講道理,只要食客不是長時間在街上聚集,便不會觸犯法律。她強調,港府會不時按情況調整防疫措施。

港府周五放寬食肆和酒吧的社交距離限制,意味該等場所趕及月底的萬聖節多做生意,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相信,放寬後餐飲生意可回升一成至一成半;而香港酒吧業協會副主席錢雋永則預計,酒吧生意將回升三成,業界會自律,盼再逐步放寬措施。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