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新冠病毒

居粵港人港大深圳醫院求診只有大陸醫生大陸藥招呼

香港特區政府早前公布委託港大深圳醫院,為長居廣東省的香港醫管局病人跟進診症,由港府承擔1.38億元開支。不過港大深圳醫院院長盧寵茂透露,計畫將於日內上馬,惟港人不一定由香港醫生應診,不應對此有期望。病人組織坦言不少港人對內地醫生未必有信心。

7月17日,香港街頭
7月17日,香港街頭 © REUTERS - TYRONE SIU攝影
廣告

盧寵茂昨透露,正與政府商討落實相關診症,料當局本月初會公布細節,落實預約安排,料有1.8萬至3.8萬因疫情未能回港覆診的病人受惠。接受補助計畫的港人必須之前已於醫管局有預約,資助範圍亦只包括所預約的專科,如果病人之後被診出有其他疾病,需自行承擔相關費用。

盧又說,由於情況較複雜,故會為這群港人提供診症一條龍,畫出地方專門給該些港人求診,料可容納不同專科的病人,負責行政的醫護亦會懂得說廣東話和看英文病歷。但受疫情影響,醫院現僅有20、30名香港醫護,較過往50、60名港人醫生少近一半。

盧坦言港人不一定由香港醫生診治:“香港人未必睇香港醫生,亦未必系合理期望,因為我哋系深圳市,同事會提供服務同香港一樣。”他強調內地醫護經過培訓,醫療水平有信心與香港一樣。

被問及香港與內地的用藥會否不同,盧指醫院參與了“先行先試”計畫,使用於香港可用惟未於內地註冊的藥物,亦已多次與廣東省藥監局開會商討細節,相信很快落實。面對有人對中國生產的藥物質量存疑,盧指不少外國藥廠於中國設廠,而MIC的藥物質量亦有相當保證,病人不應經常問和介意藥物是否“來佬貨”。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指出,一批早於廣東省定居的退休人士已習慣於港大深圳醫院求醫,即使由內地醫生診症,亦非大問題。不過,因疫情而滯留內地的港人或未必認為深圳醫院醫生可取代本港公立醫院醫護,加上未能完全明確證明深圳醫院的醫療水平與香港睇齊,部份港人對內地醫生始終欠信心,需花間時觀察。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