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

華為堅持“攻芯計”再稱求自立自主

華為多年來一直投資芯片領域,爭取實現芯片供給自力更生。內地媒體AI財經社報道,華為高階主管透露,華為向芯片業務投入的資金已達200億美元、摺合約1550億港元。

中國研製芯片報道圖片
中國研製芯片報道圖片 © 網絡照片
廣告

據香港經濟日報今天報道說,中美科技戰白熱化,美國大選後特朗普政府就算落台,美國會否放鬆針對華為禁令、華為斷芯危機能否紓解,目前仍是未知之數。有內地媒體稱,華為高管已表明不會放棄芯片業務、意味將持續推進芯片供應自力更生計畫;而華為歷年向芯片領域累計投入的資金,累計達200億美元。

消息說,華為10月30日發表Mate 40系列手機,Mate 40搭載採用5納米製程的麒麟9000處理器,性能號稱目前Android最強。但由於美國對華為祭出制裁令,9月15日後台積電已不能代工生產麒麟9000,令這個系列的手機恐有絕版危機。

值得注意是,華為多年來一直投資芯片領域,爭取實現芯片供給自力更生。內地媒體AI財經社報道,華為高階主管透露,華為向芯片業務投入的資金已達200億美元、摺合約1550億港元。

據報道指出,在Mate 40發表會現場,一名華為合作夥伴表示,前幾天剛參加華為合作夥伴會議,華為一名主管強調該公司已累計投資200億美元用於芯片等領域。華為不打算放棄芯片,包括投資芯片生產線。該報道引述這名合作夥伴說,“我對華為有信心,這(自主生產芯片)就是個時間問題”。

據外媒日前則報道指,華為正在規畫於上海成立一間不使用美國技術的全新芯片廠,藉此在美國禁令下突圍,確保華為自身的電信基礎設施供應鏈不會斷鏈。報道稱,該製造廠預計將從製造低端的45納米芯片開始。華為的目標是在2021年底之前為 “物聯網”設備製造28納米芯片,並在2022年底之前為5G電信設備生產20納米芯片。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