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

螞蟻停步之際 官方罕見高調警告雙11暗藏陷阱

中國一年一度的“雙11網購節”將於下周三(11日)展開,大批“剁手族”(難抵消費欲的民眾)大肆網購。中國官方罕有在雙11前發文,提醒消費者避免墮入消費陷阱。中國消費者協會周二(3日)在官網上發通告,呼籲網民留意直播帶貨暗藏的消費陷阱,同時又提醒消費者,留意“先漲後降”等優惠活動的促銷套路。

中國年度網路購物節“雙11”報道圖片
中國年度網路購物節“雙11”報道圖片 © 網絡照片
廣告

據東網今天報道,內地消費者協會指“雙11”暗藏陷阱,呼籲市民小心。消息說去年雙11網購成交額突破紀錄。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的通告指,去年直播電商市場規模已經達到4,338億元(人民幣,下同,約5,038億港元);而去年雙11網購平台天貓總交易額為2,684億元人民幣。惟中消協表示,部分主播在直播帶貨過程中,涉嫌宣傳產品功效或使用極限詞等違規宣傳問題;同時也有主播兜售的產品貨不對辦,部分更為“三無”產品、假冒偽劣商品;也有直播帶貨在粉絲數據、銷售量數據等方面造假,部分商品售後無保障。

據中國消費者協會指出,雙11等大促銷活動期間,部分平台、商家以促銷活動為名推廣,表面上是有讓利消費者,實則清庫存,甚至藉助低價來推銷其劣質商品,消費者很容易上當受騙。除價格先升後降後,有商家會以消費者先支付定金來提前下單購買,隨後才支付尾款,可享有優惠。惟當他們未在規定時間內支付尾款,定金將不予退還。

據該報道,更有商家忽略售後服務,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難以得到保障,容易引來消費者不滿。中消協擔憂買家購買後,商家遲遲未發貨,反而要求對方主動取消訂單,或“訂單異常”、“商品缺貨”等借口強制對方取消訂單,若雙方處理不善,容易造成群體性消費糾紛。不少消費者表示,臨近雙11,各種廣告促銷訊息“輪番轟炸”,不勝其擾。內地官媒周二發表評論,指廣大消費者遭一些商家、平台“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套路,認為商家、平台都應該真誠一些,該讓利的就大方讓利,別讓消費者看得到卻摸不着。

東網引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6大消費陷阱:

1.直播帶貨漏洞多:部分主播賣產品貨不對辦,售“三無”商品。

2.優惠活動水分多:先升後降,設消費門檻,難享優惠。

3.商品質量問題多:商家低價清庫存,推銷劣質商品。

4.售後服務詬病多:忽略售後服務,引消費者不滿。

5.訂單合同違約多:商家遲未發貨,逼消費者主動取消訂單,易爆消費糾紛。

6.促銷廣告騷擾多:促銷廣告輪番轟炸,引消費者反感。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