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美國/香港/政治

政界料拜登當選無改對港政策但難有新措施 商界期打壓措施可輕輕放下

美國民主黨參選人拜登聲稱勝出總統選戰,香港政界和國際關係學者多認為,這不會影響美國對港政策,但日後會以表達關注為主,難望有實際行動;當中,袁彌昌表示,香港是中美關係走入死局的緩衝,認為香港不應只管向內走向大灣區,而是應該繼續走向國際化。

11月7日,美國媒體宣布拜登贏得美國總統選舉後,拜登在大選集會上發表講話。
11月7日,美國媒體宣布拜登贏得美國總統選舉後,拜登在大選集會上發表講話。 REUTERS - JIM BOURG
廣告

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反抗中共立場讓香港不少反修例示威者受落,憂慮民主黨候選人拜登當選會削弱美國對港人抗爭的支持,以致今次美國總統大選在香港引起高度關注,甚至令到部分示威者群組出現爭拗,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在網上形容這是病態表現,他雖然明白這是港人受壓的移情作用,但強調爭取仍須以自身努力為主,並繼續打「國際線」,只是須認清事實去抗爭。

他指出,美國由特朗普抑或是拜註銷任總統,對香港影響的最大分別是二人對中國政策的不同,而拜登的立場是把中國重新納入國際規範,香港問題將會是美國一籃子國際事務中的一個考慮,他預料,拜登會把香港放在貿易戰中考慮,行動上會適可而止,亦不會像現任總統特朗普般,不惜以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來博弈。

他續稱,拜登的對港製裁政策一個月內便會有分曉,因為下月15日前,美國須交出是否制裁與黑名單上的中港官員交易的銀行名單,與及何時採取何種制裁手段,若是以一年為限,中間便會有斡旋空間,讓美國的制裁大棒高高舉起,輕輕放下。

另外,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榮譽講師袁彌昌昨日在無線電視節目上表示,民主黨勝出也沒有迫切理由着重香港政策,預料對香港情況會繼續關注,但難有實際行動。他相信,美國國務院的制裁名單不會有變,但實際制裁措施會輕些。

他認為,以美國在港的投資及相關利益,採取行動前必須考慮,例如美國最終放棄把螞蟻列入黑名單,便是外資投行的勸說成果,由此可見,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可以扮演阻止中美陷入全面戰爭或脫勾的角色,讓美國制訂與中美或美港措施前要三思而後行,故此,在大灣區發展中,香港不應只顧向內,而是應該維持國際化。

商界亦認為,拜登上場不會對中美及美港政策有根本轉變,已出台的措施亦不可能一下子轉變,包括出口到美國的香港製造產品須改標示為「中國製造」,中華廠商聯合會行政總裁楊立門昨在電台節目解釋,若拜登上任便撤銷有關制裁,會被視為對中國軟化,故此不會撤銷,而以拜登着重國際規範的立場,極有可能會在香港向國際貿易組織投訴並有仲裁後,予以接納,撤銷要求香港更改產地來源標籤的措施,這可能需要以年計的時間。

另外,來自商界的自由黨黨魁鍾國斌同意,取消「香港製造」等措施短期內未必可以逆轉,事實上,拜登上任初期,香港議題不會是優先要關注的議題,預料拜登會先主力處理國內疫情和經濟方面的議題,國際方面會先處理重新加入《巴黎協議》、世界衛生組織等事宜。至於對中國和香港的態度,仍須視乎其內閣人選,尤其是國務卿一職由誰出任。

部分民主派政界中人亦認為,香港議題是中美關係一環,未來要看拜登內閣成員是否屬對華鷹派,但強調打「國際線」不能押注某一政黨,而是維繫美國兩黨的支持,努力爭取美國延續對港關注。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