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社會

南早引述專家質疑中國城市就業數據

中國宣布自今年1月至10月總共創造了1009萬個城市就業職位,無論數字和時間,都超過預期。然而南華早報引述麥格理香港首席經濟師胡偉俊對數據有所懷疑,認為未能反映真正狀況,因為有2.9億民工回到鄉間後已放棄在城市找尋工作,他們已不再反映在官方數據之中。 

天安門廣場的軍人
天安門廣場的軍人 AP - Andy Wong
廣告

報道指,中國就業市場改善,基本上符合新冠狀病毒疫情復甦後的整個局面,當中包括1至10月份,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較1至9月份繼續加快0.6個百分點。而在同期的1至10月份,投資同比亦增長1.8%,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1.0個百分點,進一步呈現出穩步回升的勢頭。

報道又指,自從四月疫情受到控制逐步復甦後,中國的失業率已經開始下跌,10月份的城市失業率為5.3%,較9月下跌0.1個百分點,與2019年年底疫情前情況相若。

國家統計局發言人表示,就業環境整個而言是“穩定的”,不過有些專家質疑復甦的步伐。

香港麥格理的胡偉俊說,中國的就業市場復甦“較預期好很多”,而且也是符合整個經濟回穩其他指數。但胡表示,真正的就業氛圍其實較數據所顯示的要灰暗,因為有2.9億民工回到鄉間後已放棄在城市找尋工作,他們已不再反映在官方數據之中。

胡偉俊說:“如果一個民工放棄城市的工作返回鄉間,他的職位將不再包括在官方數據之中。如果你察看很多民工就業的餐飲業,你可以看到就業復甦其實是非常微弱的,而且沒有返回正常。”

統計局最新的數據顯示,中國餐飲業10月的收入較去年同期只上升了0.8%。

報道引述中文大學經濟系教授盛柳剛說,中國的經濟復甦主要是由出口和政府投資所帶動,“消費和零售板塊仍然持續疲弱,主要就是因為工資和就業的前景”。

北京今年五月定下全年創造900個就業職位的目標,當中包含了疫情因素。去年中國總共創造了1350萬個城市就業,超過預期的1100萬個。

儘管官方數據描繪了一個充滿樂觀的經濟前景,但城市失業率一直被視為不可靠,因為它不能反映真正的職位增加。舉例說,一名失業的員工經過一段時間被重新錄用,或一個退休的員工所遺下的空缺,都被當作新的就業職位。

統計局16日公布的數據同時顯示,10月份,隨着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效不斷鞏固,工業增加值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多數產品和行業持續增長,能源原材料行業增速加快,裝備製造業保持兩位數增長,出口交貨值增速由負轉正,工業生產繼續改善。

 一是工業生產較快增長,累計增速持續回升。10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9%,增速與上月持平,高於上年同期2.2個百分點。分三大門類看,採礦業增長3.5%,增速較上月加快1.3個百分點;製造業增長7.5%,與上月基本持平;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4.0%,較上月小幅回落0.5個百分點。1—10月份,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較1—9月份繼續加快0.6個百分點。

二是多數產品和行業實現增長,累計增長面首次過半。分產品看,10月份,612種工業主要產品中,427種產品同比實現增長,增長面為69.8%,比例較上月繼續提升;分行業看,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4個行業實現增長,增長面為82.9%。1—10月份,315種產品同比實現增長,較1—9月份增加32種;23個行業實現增長,較1—9月份增加3個,增長面均首次過半。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