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政治

香港施政報告:部分港人「一國」意識不足 急須就政治體制撥亂反正

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反對修訂逃犯條例計動後發表的第一份施政報告中指出,《香港國安法》是外國干預香港局勢以致北京不得不出手的結果,落實以來,效果顯著,日後須加強宣傳和教育,改正青年人的錯誤觀念;報告指,部分港人的「一國」意識仍有待提升,當前急務是要就香港的憲制秩序和政治體制「正本清源、撥亂反正。

林正月娥在沒有民主派議員出席的立法會內宣讀施政報告 2020年11月25日
林正月娥在沒有民主派議員出席的立法會內宣讀施政報告 2020年11月25日 © 網絡截圖
廣告

林鄭月娥這份報告是在為到北京尋求援助而推遲發表的,當中充滿對北京中央政府的感恩,特設專章談「中央支持」,並罕有地在報告中數次引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主管香港事務的副總理韓正的講話,而報告用了大篇幅談及的反修例運動和港區國安法時,調子亦與北京一致。

她開宗明義便談及去年的「修例風波」,並首次以「反抗政權行為」來形容因風波而引發的「社會動亂」,加上疫情影響經濟和「境外勢力干預生而出現的危害國家安全行為」,以致港人對前景失去信心。

她在題為《砥礪前行 重新出發》的報告中指出,過去一年多,香港經歷了回歸以來最嚴峻的政治挑戰,當前其中一項急務是對香港特區的憲制秩序和政治體制「正本清源,撥亂反正」。她明確指出,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擁有《基本法》的解釋權和實施監督權,形容這是香港特區「憲制秩序的應有之義」。至於香港恆之已久的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在施政報告中變成三權分置,「各司其職」,又指行政主導和司法獨立並無矛盾。

她續稱,香港社會對中國《憲法》和《基本法》認知不深,部分人士的「一國」意識有待提升,再加上別有用心的人受外部勢力影響,刻意誤導了大眾對中央和特區關係的了解。

談到港區國安法,林鄭月娥指出,這是因為鼓吹港獨組織與外國政府及議會介入,以致反修例運動變本加厲,嚴重危害國家安全,以致香港局勢到了「非中央出手不行」的地步而制訂的。她認為,《香港國安法》落實四個多月來,已為恢復香港穩定帶來顯着效果,包括鼓吹「港獨」及與外部勢力勾結的情況已逐步減退;部分頭面人物明顯收斂;激進的組織停止運作或解散;涉嫌違法人士畏罪潛逃;而街頭暴力行為也大幅減少。

她續稱,日後會加強宣傳,糾正錯誤觀念,並會重新推出被「異化」的德育及國民教育課程。有關課程2012年推出時,引發反國教運動,並催生學生組織「學民思潮」,該組織其後轉為現已解散的香港眾志。

香港融入大灣區助人才資金北移反對聲音隨民主派缺席而消失

經濟上,施政報告基本上把香港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議包括加強兩地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每月津貼最多1.8萬港元讓5000名香港青年北上就業、入股及參與珠海機場營運、與深圳共建位於接連兩地的落馬洲河套區,並在位處深圳的新皇崗口岸採用「一地兩檢」。泛民主派一直大力反對在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總站的西九龍使用「一地兩檢」,認為這是讓大陸執法人員在港執行大陸法例。

此外,林鄭月娥在今(25日)早發表的施政報告中,合共撥備超過100億港元為香港防疫紓困、改善教師質素和發展創新科技之用。

今次是林鄭月娥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但卻是首份沒有北京所謂的反對派在席的施政報告。由於人大常委會通過決定,令港府實時撤銷四名議員資格,導致全體19名民主派議員請辭,雖然部分議員的辭職在12月才生效,理論上可以出席,但他們全都沒有出席宣讀施政報告的立法會大會。而林鄭月娥兩個多小時的報告發表時間內,沒有反對或抗議的聲音,相反,只有不少議員因報告冗長而打瞌睡或處理非議會事務,當中包括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衛。

林鄭月娥會後在記者會上表示,沒有民主派在場的會議,過程順暢,她更質問,是誰導致行政立法關係發展到現在的局面。

而在她宣讀報告前,有數個團體在立法會外請願,當中,激進民主派的社民連要求港府設立失業援助金,並撤銷耗資千億的「明日大嶼」發展計畫。工聯會及製造業總工會則要求加快統一勞工假期與公眾假期的日數,並取消強積金對衝長期服務金的做法,減少勞工離職時的損失。 不過,請願人士的要求未有在報告中反映。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